我爱卡首页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社区 【已关闭】信用卡 卡友水缸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楼主: w7439

[读书]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复制链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16 | 只看该作者
  [冯述评]精于黄老之术,虽朝恩亦不得不为盛德所化矣。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一般见识。

  【译文】

  汾阳王的府第在亲仁里,经常敞开门户,任人进出。

  郭子仪属下有位将军要出兵,来王府告辞,王夫人和女儿正要梳妆,就让他拿佩巾、提水,把他当做仆隶一般地使唤,一点没有繁琐的礼节和内外分隔。

  子弟们多次规劝也不听,最后甚至哭着说:“大人的功业显赫;但如果不自我尊重,贵贱人等都可以在内堂、寝室里走动的话,我们认为虽然是伊尹(商朝之贤相,太甲无道,伊尹放之于桐)、霍光(汉•平汤人,字子孟,昭帝崩,迎昌邑王,因淫乱而废之)也不应当如此。”

  郭子仪笑着说:“这不是你们所能设想得到的。我有五百匹马吃官家的草料,一千人吃公家的米粮,进退就在这些地方。假使围起高墙,关闭大门,内外无法疏通,一旦惹出怨恨,别人设计圈套来诬陷我不守臣子的法度,有些贪图近功.戕害贤能的人,更来促成其事,那时候我们所有的亲族都将粉身碎骨,再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让它空荡荡没有阻隔,四门洞开,虽然有人想进谗言,都在众人眼皮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子弟们听了,都非常佩服。

  [冯评译文]德宗下令在帝王陵墓之近处禁止屠宰,郭子仪的仆隶犯了禁令。金吾卫将军(禁卫之一,掌管皇帝车驾出入、先驱、殿后,昼巡夜察的工作)裴谞(字士明)奏报皇帝。有人说:“你不为郭公留点面子吗?”裴谞说:“这正是为郭公设想啊!郭公德高望重,皇上才刚即位,一定会认为他党羽庞大,所以我举发他的小过失,以表明郭公是不足畏的,不是很好吗?”像裴谞此人,真可说是郭公的益友。

  比起郭子仪来,萧何、王翦的避祸方式便显得太小器了。

  唐朝宦官鱼朝恩暗地派人挖开郭氏的祖坟,结果盗墓不成。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16 | 只看该作者

  郭子仪自泾阳来朝见皇帝,皇帝安慰他,他就哭着说:“微臣久掌兵权,不能禁止人去残害别人的坟墓,现时别人去挖开先祖的坟墓,这是上天的谴责,不是人为的祸害,怪不得别人啊!”

  鱼朝恩又设宴邀请郭子仪,有人说将不利于他,部下愿意武装跟随他,郭子仪不同意,只带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说:“为什么随从这么少呢?”

  郭子仪于是把听到的传闻告诉他,鱼朝恩惶恐地说:“大人如果不是长者,怎么可能不怀疑我呢?”

  [冯评译文]为人最好能精于黄老之术,虽然遇到像鱼朝恩这样的小人,毕竟还是会被郭子仪的盛德所感化,君子不幸遇到小人,切不可与他一般见识。

  、王守仁【原文】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到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

  【译文】

  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后,圣驾忽又出巡,奸宦的心意难测,王守仁很忧虑。

  正好京师有两位宦官来到浙江,王守仁设宴于镇海楼款待他们。酒喝到一半,王守仁把旁人斥退,又移走楼梯,拿出两箱书简,都是这些奸宦交往宁王的证据,王守仁全数交给了他们。

  两个宦官感谢不已。

  王守仁始终未遭祸害,多得自这两个宦官维护之力。假使此时王守仁持书简来挟制他们,那么仇怨便更深,而祸害也将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17 | 只看该作者
  、王璋 罗通【原文】

  璋,河南人,永乐中为左都御史。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发讨之,以问璋。璋曰:“事未有迹,讨之无名。”上曰:“兵贵神速,彼出城,则不可为矣。”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臣请往任之。”曰:“若用众几何?”曰:“但得御史三四人随行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巡抚其地,乃可。”遂命学士草敕,即日起行。黎明,直造王府。周王惊愕,莫知所为,延之别室,问所以来者。曰:“人有告王谋叛,臣是以来。”王惊跪。璋曰:“朝廷已命丘大帅将兵十万,将至,臣以王事未有迹,故来先谕。事将若何?”王举家环哭不已。璋曰:“哭亦何益,愿求所以释上疑者。”曰:“愚不知所出,唯公教之。”璋曰:“能以王护卫为献,无事矣。”王从之,乃驰驿以闻。上喜,璋乃出示曰:“护卫军三日不徙者,处斩。”不数日而散。

  罗通以御史按蜀,蜀王富甲诸国,出入僭用乘舆仪从。通心欲检制之。一日,王过御史台,公突使人收王所僭卤簿,蜀王气沮。藩、臬俱来见,问状,且曰:“闻报,王罪且不测,今且奈何?”通曰:“诚然,公等试思之。”诘旦复来,通曰:“易耳,宜密语王,但谓黄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庙中器,今复还之耳。”[边批:自结还使自解。]玄元皇帝,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从之,事乃得解,王亦自敛。

  【译文】

  王璋是河南人,明成祖永乐年间为右都御史。当时有人告发周王将有不轨的行为,成祖想趁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去讨伐他,就问王璋。王璋说:“事情还没有迹象,现在讨伐他没有理由。”

  成祖说:“出兵贵在神速,如果等对方军队开出城来事情就大了。”

  王璋说:“以微臣的愚见,可以不烦出兵,请让微臣负责处理这件事好了。”

  成祖说:“你要用多少人?”

  王璋说:“只要三、四个御史随行就足够了。但须皇上圣旨,派臣为当地巡抚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17 | 只看该作者

  成祖于是命令学士(掌管文学言语的官)起草圣旨,当天就起程。黎明时,王璋直接拜访王府,周王很惊讶,不知道什么事,就请王璋到另一房间,问他何故而来。

  王璋说:“有人告您谋反,所以我来府上。”

  周王吓得跪下。

  王璋又说:“朝廷已经命令元帅率兵十万将来此地,臣以为王府还未有迹象,所以先来告诉您,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周王全家人悲泣不已。王璋说:“哭有何用,希望您能释清皇上的疑虑。”

  周王说:“我不知道怎么办,请您教我。”

  王璋说:“您将护卫军交出,献给朝廷就没事了。”

  周王依此行事,王璋就赶回朝廷禀奏成祖,成祖很高兴,王璋就出门宣布说:“护卫军立即解散,三天之内不离去的处斩。”

  短短几天,果然都解散了。

  明朝时罗通(吉水人,字学古)以御史的身份考察四川。当时蜀王的财富超过其他各王,进出且僭用天子的车驾和随从。罗通想抑制一下他的气势。

  有一天,蜀王经过御史台,罗通突然派人收走蜀王所僭用的卤簿(天子出巡时前导的仪杖),蜀王气馁了。按察使都来拜见问候,说如果此事奏报天子,蜀王的罪就不轻。如今怎么办?

  罗通说:“确实如此,你们想想看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1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何如此处置,叶南岩说:“凡人互相殴斗一定没有好气。这个人不立即救护,必死无疑;人一死,就要一人偿命,会使别人的妻子变成寡妇、儿子变成孤儿。索取证据必定牵连很广,不止一人家破人亡。这个人如果痊愈,只是一件殴斗的案子罢了。想胜诉是人之常情,虽然对骨肉也会甘心加害,所以我不使他的家人接近他。”

  不久,伤者痊愈,而讼案也平息了。

  、鞠真卿【原文】

  鞠真卿守润州。民有斗殴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小人靳财,兼以不愤输钱于敌人,其后终日纷争,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冯述评]金坛王石屏都初任建宁令,谒府,府谓曰:“县多‘骡夫’,难治,好为之。”王唯之,然不知“骡夫”何物。讯之,即吴下“打行天罡”之类,大家必畜数人,讼无曲直,挺斗为胜,若小民直气凌之矣。王出示严禁“凡讼有相斗”必恕被打者而加责打人者,民间以打人为戒。骡夫无所用之。期月,此风遂息。此亦鞠公之智也。

  【译文】

  鞠真卿镇守润州时,有州民互相殴斗的,除了本罪之外,他还命令先出手的人必须赔钱给后还手的人。老百姓吝惜钱财,同时也不甘心输钱给敌人,后来就只见争吵而没人敢先下手打人的。

  [冯评译文]金坛王石屏初任建宁县令,拜见知府时,知府说:“县里很多骡夫,难以管理,你好自为之。”王石屏口中应诺,却不知骡夫是什么。

  打听之下,原来是吴地一带大户人家,家中必养的武夫打手,诉讼不分曲直,只要挺身殴斗就算胜利。百姓都受欺凌。

  王石屏出示布告:凡是诉讼相斗的,一定宽恕被打的人,而处罚打人的。民间于是互相警诫不可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0 | 只看该作者
  骡夫遂没有什么用处,一个月后,此种风气就平息了。

  这也属于鞠公的智慧。

  、赵豫【原文】

  赵豫为松江府太守。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来,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比之钩钜致人而自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冯述评]李若谷教一门人云:“清勤和缓。”门人曰:“清、勤、和,则既闻命矣,缓安可为也?”李公曰:“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错的?”“明日来”一语,不但自不错,并欲救人之错。[按:是时周侍郎忱为巡抚。凡有经画,必与赵豫议之。意亦取其详审乎?]陆子静九渊知荆门军。尝夜与僚属坐,吏白老者诉甚急,呼问之,体战,言不可解;俾吏状之,谓其子为群卒所杀。陆判“翌日至”。僚属怪之。陆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究,其子盖无恙也。此亦能缓之效。然唯能勤而后能缓;不然,则废事耳。

  【译文】

  明朝人赵豫(安肃人,字定素)任松江太守时,凡不是紧急的讼案,就告诉当事人:“明日来”。起初大家都笑他,所以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殊不知来诉讼的往往只是一时的愤怒,经过一夜后气平了、或有人劝戒,因而停止诉讼的人很多。

  比起那些擅长钩距之术,藉之入人于罪,用以博取能吏之名的人。赵豫存心的厚道与此辈的阴险狡诈,所差不啻天壤之别。

  [冯评译文]李若谷(宋•丰人,字子渊,谥康靖)教门下的人要力求做到“清勤和缓”四个字。门人说:“清、勤、和,我们自然听命,可这个‘缓’字,怎么可以呢?”李若谷说:“天下有什么事不是从忙中出错的?”“明日来”一语,不但本身没错,而且可以补救别人的错。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0 | 只看该作者
  陆九渊(宋•金溪人,字子静,自号象山翁)镇守荆门时,夜晚与僚属闲谈,有人报告说,一个老人来控诉,急迫得紧。叫那老人来问,他颤颤抖抖,话都说不清楚。仆役帮他说,原来他的儿子被几个当兵的杀了。陆九渊要他第二天再来,僚属觉得很奇怪,陆九渊说:“怎么知道他的儿子是不是真的出了事?”第二天早晨一查,原来老头的儿子当真没事。这也是缓的功效。

  但要能勤然后才能缓,不然就会坏大事。

  、褚国祥【原文】

  武进进士褚国祥,为湖州添设贰守,宽平简易,清守不淄。北栅姚姓者,妻以久病亡,其父告婿殴死。公准其词,不发行。下午,命驾北栅,众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殓也,验无殴死状。呼告者薄责而释之,不费一钱而讼已了矣。

  [冯述评]赵豫以缓,诸国祥以捷,其以安民为心一也。

  【译文】

  武进进士褚国祥任湖州太守之副官时,宽和平易,正直清廉。北寨有位姚姓州民的妻子,久病去世。她的父亲来控诉女儿是被女婿打死的。褚国祥接受了他的诉状,却不审判。下午,命人准备车驾向北寨前行,仆役不知要往何处去。褚国祥突然走进姚家,姚妻尚未入殓,查验没有被打死的情况,就把控诉的人叫来,责备一阵后释放他。不费一文钱,讼案就了断了。

  [冯评译文]赵豫手法缓慢,褚国祥手法敏捷,虽然各有风格,但是他们安定百姓的心意是一致的。

  、程卓【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2 | 只看该作者
  忍辱居士曰:“使希阳于聚门将见时与众参谋,诸人固有和之者,亦必有中沮而称不可者,又必有色沮而不敢前者,如何肯俱随而前?俱随而前者,见希阳之前而已不觉也。又使希阳于出门后庆此礼之得复,诸人必有议其自夸者,更有媒蘖于各上司者,即抚院闻之,有不快者,如何竟复而上人不知?不知者,希阳行之于卒然,而后人又循之为旧例也。嗟乎!事虽小也,吾固知其人为强毅有识者哉!”

  【译文】

  范希阳(范湛)任南昌太守。先前府官从王都院造势以来,不论风雨,都要在篷外台阶下跪拜。

  范希阳想恢复老规矩,就在陈都院初上任的时候,各级官员聚集门前,将拜见都院,范希阳一面向前进一面回顾说:“各位今天跟着我一起行礼。”说着进入堂前,直入篷内行礼,各个官员都跟着他前进,老规矩于是恢复。

  范希阳退到门外,和各个官员行礼道别,再不谈及刚才所发生的事。

  忍辱居士说:

  “假使范希阳在拜见都院之前,先与各官员商议,则一定有些人赞同,也一定有些人反对,更有些人会害怕不敢向前,怎么肯随着范希阳一起做呢?他们随着范希阳前进,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又假使范希阳在出门以后,祝贺这种拜见之礼又恢复了,一定有些人说他自夸,更有些人会向上司去报告,嫁祸于范希阳。即使巡抚知道这件事不高兴,而如何恢复旧例,在上位者居然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是范希阳在仓卒间进行这件事,而跟在后面的人也顺着他行旧制。唉!这虽是一件小事,但我知道他是一个强毅而有见识的人。

  、牛弘【原文】

  奇章公牛弘有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冯述评]冷然一语,扫却妇人将来多少唇舌!睦伦者当以为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3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隋朝时奇章郡公牛弘(鹑觚人,字里仁)有个弟弟牛弼酗酒成性,有次喝酒醉了,射杀牛弘车驾的牛。

  牛弘回家时,妻子对他说:“小叔射杀了家里的牛。”

  牛弘回答说:“可以用来做肉干。”

  [冯评译文]冷冷的一句话,扫除妇人将来多少闲言闲语,希望伦常和谐的人应以此为法。

  、明镐【原文】

  明镐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时,边任多纨绔子弟,镐乃取尤不职者杖之,疲软者皆自解去,遂奏择习事者守堡砦。军行,娼妇多从者,镐欲驱逐,恶伤士卒心。会有忿争杀娼妇者,吏执以白,镐曰:“彼来军中何邪?”纵去不治,娼闻皆走散。

  [冯述评]不伤士卒心,而令彼自散,以此驭众,何施不可,宁独一事乎?

  【译文】

  宋朝时明镐(安丘人,字化基)为龙图阁大学士,任并州知州时,边境上有很多不学无术的富贵子弟,明镐就捉其中最不好学的人来处以杖刑,较柔弱的人都自己离去,于是奏报朝廷,选择其中熟习军事的人防守城寨。

  军队出发时,很多娼妓想跟着走,明镐想驱逐她们,又怕伤了士气。当时正好发生纷争,有士兵杀了娼妇,役使捉来报告明镐,明镐说:“她们来军中做什么?”就放了杀人的士卒不治罪。

  娼妓听了遂各自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3 | 只看该作者
  [冯评译文]既不伤害士卒的心,又令娼妇自行离去,用这手段来驾驭众人,有什么事不能办妥呢?岂只能用在一件事情上头。

  迎刃卷四【原文】

  危峦前厄,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动于万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译文】

  前有险峰厄路,后有狂涛逼来;人人都感棘手,我却等闲视之。掌握全局而动,一动就出其不意;游刃有余,如庖丁解牛。

  、子产【原文】

  郑良霄既诛,国人相惊,或梦伯有[良霄字]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驷带及公孙段果如期卒,国人益大惧。子产立公孙泄[泄,子孔子,孔前见诛]及良止[良霄子]以抚之,乃止。子太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说也。”[以厉故立后,非正,故并立泄,比于继绝之义,以解说于民。][冯述评]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着。鬼道而人行之,真能务民义而不惑于鬼神者矣!

  【译文】

  春秋时,传说郑国良霄(字伯有)被国人子晰杀死之后,变为厉鬼,全国人都极为恐惧。有人梦见良霄披甲而行,说道:“壬子那一天我将杀驷带(帮助子晰杀良霄的人),明年壬寅日,我又将杀公孙段(偏袒驷氏的人)。”

  驷带及公孙段果然如期死亡,全国人更加恐惧。

  子产于是立公孙泄(子孔的儿子。子孔先前被郑所杀)及良止(良霄的儿子)为大夫,来安抚良霄及子孔,厉鬼从此不再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4 | 只看该作者
  太叔(游吉,郑国人)问他为何如此举措,子产说:“鬼要有所归宿,才不会作祟,我立他们的后代,使他们有所归宿。”

  太叔说:“为什么要立公孙泄呢,子孔并未成为厉鬼呀?”

  子产说:“是为了向人民解说存亡继绝的原因。”

  [冯评译文]子产不但通达人鬼之间的事故,更妙的是立公孙泄这一着。鬼道由人来实行,真能全力为民而又不迷信鬼神。

  、田叔【原文】

  梁孝王使人刺杀故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乃悉烧狱词,空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焚之矣。”上怒,叔从容进曰:“上无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叔为鲁相,民讼王取其财物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二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汝主耶?何敢言!”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复曰:“王使人自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又王好猎,相常从,王辄休,相出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体,曰:“我王暴露,我独何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

  [冯述评]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以十数,终不听,往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谓曰:“吾闻洛阳诸公居间,都不听。今子幸听解,解奈何从他邑夺贤士大夫权乎?”径夜去,属曰:“俟我去,令洛阳豪居间。”事与田叔发中府钱类。

  王祥事继母至孝,母私其子览而酷待祥。览谏不听,每有所虐使,览辄与祥俱,饮食必共,母感动,均爱焉。事与田叔暴坐待王类。

  【译文】

  汉朝时梁王派人刺杀袁盎(楚人,字丝父)。景帝令田叔去调查,田叔将事实经过都查出来之后,却又烧掉所有的资料,空手回报景帝。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5 | 只看该作者
  景帝说:“梁王有杀袁盎吗?”

  田叔回答:“有。”

  “事情的纪录在哪里”

  田叔说:“烧了。”

  景帝很生气,田叔从容地说:“皇上不必查办梁王的事。”

  “为什么”

  田叔说:“如果查出来以后,梁王不处死,是大汉的法令不能推行;如果处死梁王,那太后就寝食难安,这是陛下的忧患。”

  景帝非常赏识田叔,于是任命田叔为鲁相。

  田叔任鲁相后,有一百多个百姓控诉鲁王夺取他们的财物,田叔拿下为首的二十人,各鞭打二十余下,打手心二十下,很生气地说:“大王不是你们的主上吗?怎么敢这样说话!”

  鲁王知道了非常惭愧,就拿出王府中的钱要田叔去偿还。田叔又说:“大王应自己派人去偿还,不然,是大王做坏事而丞相做善事。”

  另外,鲁王喜好打猎,田叔常跟随着,鲁王休息时,田叔就在行馆中露天坐着等。鲁王屡次派人请他进馆休息,田叔始终不肯。他说:“大王暴露于野外,我怎么可以进馆舍休息?”

  鲁王从此不大出游打猎。

  [冯评译文]洛阳有人互相仇视,城中贤能勇壮的人居间调解十数回,始终没有成功。当事人之一去见郭解(汉,轵人,字翁伯)。郭解受托夜里去拜访仇家,仇家听从了郭解的劝导,郭解对他们说:“我听说洛阳诸贤者居间调解都不肯听,现在你们幸而听我的话,我怎么可以夺走这些贤士的名声呢?”于是当夜就离去,临走时嘱咐说:“等我离去,让洛阳的贤士去居间调解。”这件事和田叔处理王府的钱相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5 | 只看该作者
  王祥(晋•临沂人,字休征)侍奉继母非常孝顺,但是继母偏袒自己亲生儿子王览而虐待王祥。王览屡次劝谏母亲都不听,于是凡有虐待王祥的事,王览就一同接受,患难与共。继母后来深受感动,于是对王祥与王览同等爱护。这件事和田叔在野外露天之下等鲁王的事相类似。

  、主父偃【原文】

  汉患诸侯强,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其封号;汉有厚恩而诸侯渐自分析弱小云。

  【译文】

  汉朝王室忧虑诸侯势力过于强大,主父偃主张让诸侯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而由朝廷定其封号;于是朝廷对诸侯有厚恩,而诸侯的势力则因分封土地渐小而趋于弱小。

  、裴光庭【原文】

  张说以大驾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谕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东巡。

  【译文】

  唐朝时张说(洛阳人,字道济)眼见天子即将东巡,恐怕突厥会乘隙入寇,考虑在边境上加强兵备,就请兵部郎中裴光庭(字连城)来一起商议。

  裴光庭说:“天下太平,封禅祭告上天,却惧怕戎狄,实在不能显示皇上的盛德。”

  张说说:“那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6 | 只看该作者

  裴光庭说:“四夷之中,突厥最强大,屡次要求和亲,而朝廷一直迟疑没有同意。现在如果派一个使者,去请突厥的大臣跟皇上一起去泰山封禅,他们一定欣然受命。突厥大臣来了,其他戎狄的君长没有不跟着来的,如此就可以不必备战,高枕无忧了。”

  张说说:“很好!我不如你考虑得周到。”

  就奏请皇帝派使者去通告突厥。突厥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而跟随天子东巡。

  、崔佑甫【原文】

  德宗即位,淄青节度李正己表献钱三十万缗。上欲受,恐见欺;却之,则无词。宰相崔佑甫请遣使慰劳淄青将士,因以正己所献钱赐之。使将士人人戴上恩,诸道知朝廷不重财货。上从之,正己大惭服。

  神策军使王驾鹤,久典禁兵,权震中外。德宗将代之,惧其变,以问崔佑甫。佑甫曰:“是无足虑。”即召驾鹤,留语移时,而代者白志贞已入军中矣。

  【译文】

  唐德宗即位之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献钱三十万缗。德宗想接受又怕受骗,想推辞又没有理由。宰相崔佑甫(字贻孙)奏请德宗派使者去慰劳淄青的将士,借此将李正己所献的钱赏赐给将士们,使将士们都感激皇帝的恩德,也使各道(行政区的名称)知道朝廷不看重财货。德宗依此行事,李正己因而感到惭愧心服。

  神策军(唐朝禁军的名称)使王驾鹤担任禁军首脑很长时间了,权势震惊中外。唐德宗想派人顶替他的职位,又怕发生变乱,因而问崔佑甫。崔佑甫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崔佑甫就请王驾鹤前来谈话,谈了两三个小时。这段时间,顶替王驾鹤的人已进入军中了。

  、王旦【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6 | 只看该作者
  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被旨选兵,下令太峻,兵惧,谋为变。上召二府议之,王旦曰:“若罪旻,则自今帅臣何以御众?急捕谋者,则震惊都邑。陛下数欲任旻以枢密,今若擢用,使解兵柄,反侧者当自安矣。”上谓左右曰,“旦善处大事,真宰相也!”

  [冯述评]借一转以存帅臣之体,而徐议其去留,原非私一旻也。

  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真宗以示王旦,公曰:“东封甚迫,车驾将出,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可于岁给三十万物内各借三万,仍谕次年额内除之。”契丹得之大惭,次年复下有司:“契丹所借金帛六万,事属微末,仰依常数与之,今后永不为例。”

  [冯述评]不借则违其意;徒借又无其名;借而不除,则无以塞侥幸之望;借而必除,又无以明中国之大。如是处分方妥。

  西夏赵德明求粮万斛,王旦请敕有司具粟百万于京师,而诏德明来取,德明大惭,曰:“朝廷有人。”乃止。

  【译文】

  宋朝时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受旨选兵,下令太严,士卒恐惧想谋反。皇帝召吏部、兵部的大臣来商议。

  王旦说:“如果怪罪张旻,搞得统兵官没有威信,那么今后将帅如何指挥士兵?如果立刻捉捕谋反的人,则会震惊全城,可能激成动乱。陛下屡次想任命张旻为枢密使,现在利用这个机会任用他,同时也可以除去他的兵权,想谋反的士卒自然就安心了。”

  皇帝对左右的人说:“王旦善于处理大事,真是宰相人才。”

  [冯评译文]王旦借转任之间保存了对将帅应有的礼制,再缓缓商议他的去留,并不是对张旻一人的偏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8 | 只看该作者
  烈祖依计而行,一个月之间,军官再也没有游猎的事发生。

  、陈平【原文】

  燕王卢绾反,高帝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吾死也!”用陈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平乘驰传,载勃代哙将。平到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行,私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女嬃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边批,精细。]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平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节,即反接载槛车诣长安,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嬃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帝。”是后吕嬃谗乃不得行。

  [冯述评]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

  刘表爱少子琮,琦惧祸,谋于诸葛亮,亮不应。一日相与登楼,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闻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请出守江夏。

  【译文】

  燕王卢绾造反,汉高祖派樊哙(沛人,谥武)以相国的身份出兵讨伐。

  出发之后,有人说樊哙的坏话。高祖很生气地说:“樊哙见我病重,希望我快点死。”就用陈平(阳武人,谥献)的计策,召绛侯周勃(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谥武)在床前接受诏命:“陈平你和周勃即刻乘驿车到军中,斩樊哙的头,由周勃代替樊哙的职位。”

  二人受命而行,私下商量说:“樊哙是皇上的老臣,立功多,又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关系亲密。皇上一时忿怒而想杀他,恐怕以后会后悔。不如把他捉来交给皇上,让皇上自己去杀。”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9 | 只看该作者
  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周主。遣使遗太祖书,馈以白金三千。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

  周遣阁门使曹彬以兵器赐吴越,事毕亟返,不受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后奉世宗命,始拜受,尽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

  [冯述评]不受,不见中朝之大;直受,又非臣子之公。受而献之,最为得体。

  【译文】

  南唐国主畏惧宋太祖的威名,乃对后周世宗使用离间之计。

  他派使者送信给太祖,并赠送白银三千两。太祖却把这些银两都送进内廷的仓库,离间之计于是行不通。

  后周派阁门使曹彬送兵器给吴越,曹彬事情办完后立刻回国,不接受馈赠。

  吴越人用轻舟追送给他,一再拜托他收下。曹彬说:“我再不接受就是矫情沽名了。”于是把吴越所送的礼物全数登记下来,回来献给世宗,后来奉世宗之命才拜受了,但仍然全拿出来送给亲戚朋友,家中一点都不留。

  [冯评译文]不接受就不能表现中国的伟大,直接接受则不是臣子应有大公无私,接受下来再献给朝廷,是最得体的方法。

  、苏轼 范仲淹【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29 | 只看该作者
  高丽僧寿介状称“临发日,国母令赍金塔祝寿”。东坡见状,密奏云:“高丽苟简无礼,若朝廷受而不报,或报之轻,则夷虏得以为词;若受而厚报之,是以重礼答其无礼之馈也。臣已一面令管勾职员退还其状,云:‘朝廷清严,守臣不敢专擅奏闻。’臣料此僧势不肯已,必云本国遣来献寿,今兹不奏,归国得罪不轻。臣欲于此僧状后判云:‘州司不奉朝旨,本国又无来文,难议投进,执状归国照会。’如此处分,只是臣一面指挥,非朝廷拒绝其献,颇似稳便。”

  范仲淹知延州,移书谕元昊以利害,元昊复书悖慢。仲淹具奏其状,焚其书,不以上闻。夷简谓宋庠等曰:“人臣无外交,希文何敢如此?”宋庠意夷简诚深罪范公[边批:无耻小人。]遂言“仲淹可斩”。仲淹奏曰:“臣始闻虏悔过,故以书诱谕之;会任福败,虏势益振,故复书悖慢。臣以为使朝廷见之而不能讨,则辱在朝廷;故对官属焚之,使若朝廷初不闻者,则辱专在臣矣。”杜衍时为枢密副使,争甚力,于是罢庠知扬州。[边批:羞杀。]而仲淹不问。

  【译文】

  高丽僧寿介呈递奏状说,出发来华当天,国母命令他带金塔来向宋朝天子祝寿。

  苏东坡看了奏状,秘密禀奏道:“高丽实在简慢无礼,如果朝廷接受而不回报,或报酬太轻,高丽还可能有怨言;如果接受而回报太丰富,则是用重礼酬答无礼的馈赠。微臣已一面命令主管的官员退还奏状说,‘我国朝廷清明严正,有关的官吏不敢擅自奏报。’微臣预料这个和尚一定不肯罢休,必然说,‘本国派来献寿礼,现在不为他奏报,回国后必定受到重罚。’微臣想在和尚的奏状后面批:‘州官没有受到朝廷的圣旨,贵国又没有正式公文送来,难以呈报。请你拿此状回国照会吧。’这只是微臣个人出面处理,不是朝廷拒绝他的献礼,似乎比较稳当。”

  范仲淹任延州知州,写信给赵元昊,以利害关系告诫他。

  赵元昊回信态度傲慢,范仲淹只以奏状禀报,而将赵元昊的回信在众下属面前烧掉,不予呈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30 | 只看该作者
  吕夷简对宋庠(安陆人,字公序)等人说:“人臣无外交,希文(范仲淹字)怎敢如此?”

  宋庠心想吕夷简在责怪范仲淹,[宋庠是个无耻小人],赶快拍吕夷简马屁,对仁宗说范仲淹该斩。

  范仲淹奏道:“微臣起初听说元昊悔过,所以写信诱导告诫他。后来正好遇到任福(开封人,字佑之)战败,元昊势力大振,所以回信态度傲慢。微臣认为假使朝廷看到这封信而不能去讨伐,则羞辱在朝廷;所以当着同仁的面烧掉,假使朝廷不知道这件事,则羞辱只在微臣个人。

  杜衍(山阴人,字世昌,谥正献)当时任枢密副使,也极力为范仲淹辩护。

  于是宋庠调为扬州知州[丢脸到家],而范仲淹的事未再深究。

  、张方平【原文】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封。知谏院张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于西、北为两得矣。”时用其谋。

  【译文】

  元昊臣服以后,因与契丹有仇,便来请求宋朝断绝契丹的封赏。

  谏官张方平(南京人,字安道)说:“得到新近归附的羌族小小的势力,而失去和平相处很久的强敌,绝非善策。应赐予元昊诏令,要他审慎处理,只要仇怨一解除,给他封赏立刻送到。在西北边境的问题上,这是两得其利的办法。”

  朝廷当时采用这个谋略。

  、秦桧【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3:31 | 只看该作者
  建炎初,虏使讲和,云:“使来,必须百官郊迎其书。”在廷失色。秦桧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是日,桧令朝见,殿廷之内皆以紫幕销满,北人无辞而退。

  【译文】

  建炎初年,南宋派遣使者与金人媾和。金人说他们的使者来时,宋室必须百官到郊外迎接和议书。

  朝廷众官大惊失色,秦桧却安然不以为意,把户部、中书省的官吏全派去迎接。

  朝见天子的金使,座位要求必须铺上毯子。

  到了那一天,秦桧命令朝见的殿廷内,全部挂满紫色的帷幕(紫非正色,含有抗议意味。)使者遂无话可说,回去了。

  、吴时来【原文】

  嘉靖时,倭寇发难,郎、土诸路兵援至。吴总臣计犒逾时,众大噪。及至松江,抚臣属推官吴时来除备。时来度水道所由,就福田禅林外立营,令土官以兵至者,各署部伍,舟人导之入,以次受犒,惠均而费不冗,诸营帖然。客兵素犷悍,剽掠即不异寇。时来用赞画者言,为好语结其寇长,缚治之,迄终事无敢犯者。

  [按]时来在松御倭,历有奇绩。寇势逼甚,士女趋保于城者万计。或议闭关拒之,时来悉纵入择闲旷地舍之。又城隘民众,遂污蒸而为疫。时来乃四启水关,使输薪谷者,因其归舟载秽滞以出。明年四月,寇猝至攻城,雨甚,城崩西南隅十余丈,人情汹汹。时来尽撤屯戍,第以强弩数十扼其冲。总臣以为危,时来曰:“淖泞彼安能登?”果无恙。时内徙之民薄城而居,类以苫盖,时来虑为火箭所及,亟撤之而阴识其姓名于屋材,夜选卒运之城外,以为木栅,扞修城者。卒皆股栗不前,时来首驰一骑出南门,众皆从之,平明栅毕,三日而城完。复以栅材还为民屋,则固向所识也。贼知有备,北走,时来建议决震泽水,断松陵道。贼至平望,阻水不得进,我兵尾而击之,斩首三千余,溺死无算。此公文武全才,故备载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经验值规则

我爱卡APP

扫码下载 随时看帖

猜你喜欢

推荐信用卡最快一天批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