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你如何对待他们与他们如何对待你区别开来。效仿对方采取非建设性行为是不必要的。这么做确实可以“给他们一个教训”,但结果往往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会进一步招致我们厌恶的行为。它会让对方觉得每个人都是如此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鼓励我们所欣赏的行为,避免出现我们厌恶的举止。这么做不会牺牲我们的实质利益。
第53节:关于人际关系问题以理性对待明显的非理性。世界上大多数行为都不太合乎理性。我们在第二章说过,谈判者首先是人。我们往往会冲动或者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当我们生气、害怕或沮丧时尤其如此。我们都见到过这样的人,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似乎会失去理性。那么怎样才能对付这样的行为呢?
首先要认识到,虽然人们通常不能理性地进行谈判,但你自己要努力做到有理性。在精神病院,我们不希望碰到精神错乱的医生。同样,在对待其他谈判者的非理性行为时,你自己应尽可能理性地思考。
其次,对自己认为对方行为不理性的想法提出怀疑。也许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多数冲突中,双方都认为拒绝对方所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许他们认为你一开始精心包装的立场是不符合原则的;也许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或者双方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有时,一些人所持的观点在我们许多人看来确实在客观上是“非理性”的,比如说有人害怕坐飞机。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是根据自己的看法合理地作出了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相信就是飞机会坠毁。如果我们也相信,我们就不会乘这架飞机了。因此,被扭曲的是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对看法的反应。不要告诉这些人他们错了(不管有多少科学研究证明),也不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的想法会改变他们的感受。另一方面,如果你带着同情心去询问他们,重视他们的感觉,并努力找出根源,也许就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在与他们合作时,你也许会发现他们跳跃的逻辑、对事实的误解以及从前痛苦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一旦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他们自己就能对其进行分析并修正。总之,你要发现对方立场背后的心理需求,帮助对方找到能更有效地满足他们自己多方面利益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