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妻子想盖一栋带烟囱和凸窗的两层小楼。丈夫想盖的却是现代农场式的建筑,要有小书房和大车库。在协商过程中,双方都问了对方大量问题,比如,“你想要什么样的客厅?”“你是否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双方越来越坚定自己的计划。二人都各自请建筑师先绘制草图再提出详尽方案,这下双方就更加各执己见了。妻子要求丈夫具备灵活性,于是,丈夫同意把车库的长度减少一英尺。丈夫则坚持妻子也做些让步,于是,妻子同意放弃她一直想要的后院走廊,但实际上,走廊并没有出现在她的图纸中。双方都极力推崇自己的设计,千方百计批评对方的设计。结果,双方感情受到伤害,沟通出现困难。双方都不想再作让步,因为这只会使对方得寸进尺。
这是一个在立场上讨价还价的典型事例。如果双方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解决问题,那么第三方的介入便是必不可少的。身为局外人,调解人更容易将人与事分开,直接讨论双方的利益和选择。不仅如此,调解人还能为解决分歧提供公正的基础。同样,第三方可以把提出方案和作出决策分开,减少为达成协议所需作出的决定,使双方明白,一旦作出决定会有什么结果。为第三方完成上述任务所设计的一种程序称独立调解程序。
妻子和丈夫在住房设计的协商中,请来独立的建筑师,并向他展示了表明夫妻二人各自立场的最新设计图。不是所有的第三方都能表现得明智。比如,有的建筑师可能要求双方澄清各自观点,强迫双方作出一系列让步,使夫妻二人在感情上更加固守自己的立场。但使用独立调解程序的建筑师就不会这么去做。他询问的不是双方的立场,而是各自的利益:不是问妻子期望的凸窗要多大,而是问她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窗户。“是为了早晨的阳光还是下午的阳光?是为了朝外看,还是向里看?”转过来他问丈夫:“你为什么需要大车库?想要储存什么?你打算在小书房里做什么?看书?看电视?跟朋友聚会?你会在什么时间用书房?白天?周末?还是晚上?”
第39节:如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
建筑师明确表示,他并不是要求夫妻双方放弃各自的立场,而是尽可能给双方提供一个可取的建议——能否做到也不好说。眼下他能做的是尽可能了解双方的利益和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