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卡首页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社区 【已关闭】信用卡 卡友水缸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楼主: w7439

[读书]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复制链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1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5 | 只看该作者

  先主入成都,召度谓曰:“向用卿计,孤之首悬于蜀门矣。”引为宾客,曰:“此吾广武君也。”

  【译文】

  三国时刘璋欲派人迎接刘备。

  主簿黄权(蜀•阆中人,字公衡)生气地说:“房子失火了还堆积木柴,火势一定不可收拾;溺水了才叫船,后悔都来不及。左将军(刘备)是出了名的骁勇人物,把他迎接过来,若以部属待他,左将军是绝对不会甘于屈就的;若以宾客待他,则一国不容有二君。宾客稳若泰山,主人就非常危险。我们应该暂时封锁所有的关隘,休养生息,静待整个天下的争战尘埃落定,重新恢复太平。”

  从事(刺史的佐吏)王累则把自己倒吊在州门而劝谏道:“两座高山在一起,一定得比出谁高谁低;两个庞然大物在一起,一定得分出谁大谁小;两个权贵在一起,一定得争出谁高谁下;两股力量撞在一起,一定得斗出谁强谁弱。这样的争斗是必然的道理。”

  他们的话刘璋都不听。

  从事郑度好出奇计,从容地说:“左将军的军队如果想袭击我们,论军力,士兵不满一万名,论军心,众心尚未依附,论粮米,只有野外的谷物可以供给他们。对付没有后勤补给的军队,最好的计策是赶尽巴西、梓童两郡的人民,从涪水以西,所有的仓库和野生的食物,一概烧毁,并加高堡垒,挖深护城河,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他们到了以后,不要和他们正面作战,左将军的粮食不足,不超过一百天,他们就会自己撤走,然后我们再从后面追击他们,很简单可以捉到左将军。”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很担心,对法正(蜀汉•郿人,字孝直)说:“郑度的计划如果实行,我的大事就完了。”

  法正说:“刘璋不会采用的,不必忧虑。”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5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刘璋对部下说:“我听说驱赶敌人以安定人民,没听说驱赶人民来躲避敌人的。”于是罢黜郑度,不采用他的策略。

  等刘备拿下成都,特别召来郑度,对他说:“先前如果刘璋采用你的计划,我的头就只有挂在蜀国的城门上了。”

  于是用郑度为宾客谋士,对人说:“这是我的广武君。”

  、罗隐【原文】

  浙帅钱鏐时,宣州叛卒五千余人送款,钱氏纳之,以为腹心。时罗隐在幕下,屡谏,以为敌国之人,不可轻信。浙帅不听。杭州新治,城堞楼橹甚盛。浙帅携僚客观之,隐指却敌,阳不晓曰:“设此何用?”浙帅曰:“君岂不知备敌耶?”隐谬曰:“若是,何不向里设之?”盖指宣卒也。后指挥使徐绾等挟宣卒为乱,几于覆国。

  [冯述评]迩年辽阳、登州之变,皆降卒为祟,守土者不可不慎此一着。

  【译文】

  钱鏐(五代吴越开国的国王,临安人,字具美)任两浙地区军事首长时,宣州的叛卒五千多人来投诚,钱氏接纳了,并把他们当作心腹。

  当时罗隐(余杭人,字昭谏)在他的幕下,屡次劝谏钱鏐,说这是敌国的人,不能轻易信任。钱鏐不听。

  杭州新建的城墙及望楼都筑得很宏伟,钱鏐带着宾客部属去参观。罗隐明知是为了抗拒外敌而建,却假装不懂说:“建这些是为了什么?”

  钱鏐说:“你不知道要防敌吗?”

  罗隐说:“如果为了退敌,为什么不面向里建筑呢?”暗指宣州叛卒是敌人,后来果然指挥使徐绾等人率领宣州叛卒作乱,吴越几乎灭国。

  [冯评译文]明朝辽阳、登州之变,都是降卒在作祟,防守疆土的人不可不慎防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6 | 只看该作者

  、夏侯霸【原文】

  夏侯霸降蜀,姜维问曰:“司马公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否?”霸曰:“司马公自当作家门,彼方有内志,未遑及外事也。公提轻卒,径抵中原,因食于敌,彼可窥而扰也。然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有胆略,精练策数,终为吴、蜀之忧,但非常之人,必不为人用,而人亦必不能用之,士季其不免乎?”

  后十五年,而会果灭蜀,蜀灭而会反,皆如霸言。

  【译文】

  三国时夏侯霸(字仲权)投降蜀汉,姜维(蜀汉•天水人,字伯约)问他说:“司马公已经完全掌握曹魏的政权了,还会征伐我们吗?”

  夏侯霸说:“司马公取得政权,正想更进一步篡夺曹魏的君位,一时无法兼顾境外之事,您大可带着轻装士卒,直接进军中原,利用敌境中的粮食为后勤,就可以骚扰他们。问题在于有一个叫钟会的人(魏,颍川人,字士季),虽然年轻,却有胆识,并精于各种谋略,此人才真正是吴、蜀的忧患。但是如此才智非凡的人,必然不会甘心只是为人效命,也没有人会真心真意重用他,钟会也大概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吧?”

  十五年后,钟会果然灭掉了蜀汉;蜀汉灭亡后钟会又反叛曹魏,都如夏侯霸所言。

  、傅嘏【原文】

  何晏、邓飏、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莫若睦,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嘏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尔,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耶?”皆如其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7 | 只看该作者
  嵇康从孙登游三年,问终不答。康将别,曰:“先生竟无言耶?”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枉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枉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康不能用,卒死吕安之难。

  【译文】

  陆逊(三国吴人,字伯言)向来深思静虑,所推测的事没有一件不应验。他曾经对诸葛恪(吴人,字元逊)说:“地位在我之上的人,我一定尊重他;在我之下的人,我一定扶持他。如今您的气势侵犯在地位您之上的人,又轻蔑在地位您之下的人,恐怕不是安德的基础。”

  诸葛恪不听,最后果然被杀。

  嵇康(三国魏•銍至人,字叔夜)跟随孙登(三国魏•汲郡共人,字公和)求学三年,问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孙登始终不回答。嵇康临走前说:“先生没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孙登才说:“你知道火吗?火一产生就有光,如果不晓得利用它的光亮,跟没有光亮有什么差别;就如同人天生有才华,却不懂得运用自己的才华,如此,跟没有才华也没什么两样。所以想要利用火光,必须有木柴,来保持光亮的延续;想运用才华,就要了解外在的客观世界,才能保全自己。你才华高而见识少,在当今这样的乱世很难保全自己。”

  嵇康不肯听,最后死于吕安(三国魏•东平人,字仲悌)之难。

  、盛度【原文】

  盛文肃度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盛公骤称其才雅,置酒召之。夏荷其意,为一诗谢别。公先是诗,不发,使人还之,谢不见。夏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疑将命者有忤,诣公问故。公曰:“无他也。吾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明年,除馆阁校勘,坐旧事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原官。未几卒于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8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宋朝时盛文肃(盛度,字公量,谥文肃)任尚书右丞、扬州知州。为人简约庄重,很少称许人。

  当时夏有章从建州司户参军(掌理州的户口、籍帐、婚嫁、田宅等事)转任郑州推官,经过扬州,盛文肃赞他才气雅正,设酒宴请他。夏有章感念盛文肃的美意,作一首诗来道谢告别。盛文肃接到信时并没打开,派人退回,谢绝接见。

  夏有章很不了解,去拜见通判刁绎,把情形告诉他,刁绎怀疑代为送诗的人得罪盛文肃,就拜见文肃问明事故。文肃说:“没有什么。我起先看到他气韵清秀,认为前途一定很远大,后来看到他在信封上居然自称新圃田从事。得到一个幕僚官的职位,行为处事就变得这样轻率。你看着好了,他的官位就到此为止,因为他已经志得意满了。”

  过了一年,夏有章任馆阁(宋朝以史馆、集贤院、昭文馆为三馆,与秘阁、龙图阁、天章阁合称馆阁)校书郎(编辑校正),后因事停职,改任国子监(相当国立大学)主簿,仍带原职。不久即死在京师。

  、邵雍【原文】

  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参知政事。富郑公见康节,有忧色。康节曰:“岂以惠卿凶暴过安石耶?”曰:“然。”康节曰:“勿忧。安石、惠卿本以势利相合,今势利相敌,将自为仇矣,不暇害他人也。”未几,惠卿果叛安石。

  [按]荆公行新法,任用新进。温公贻以书曰:“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盖指吕惠卿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8 | 只看该作者
  熙宁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监西京粮料院。一日约邵康节同吴处厚、王平甫食饭,康节辞以疾。明日,茂直来问康节辞会之故,康节曰:“处厚好议论,每讥刺执政新法;平甫者,介甫之弟,虽不甚主其兄,若人面骂之,则亦不堪矣。此某所以辞也。”茂直叹曰:“先生料事之审如此。昨处厚席间毁介甫,平甫作色,欲列其事于府。某解之甚苦,乃已。”呜呼,康节以道德尊一代,平居出处,一饭食之间,其慎如此。

  【译文】

  王安石被免去宰相之职,由吕惠卿继任。

  富弼见到邵康节(邵雍),神色十分忧虑。邵康节问:“难道因为惠卿比安石还要凶暴吗?”

  富弼说:“是的。”

  邵康节说:“不必忧虑,王安石与吕惠卿本来是因权势名利相结合,如今权势名利起了冲突,彼此间互相仇恨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害别人?”

  不久,吕惠卿果然反叛王安石。

  [冯评译文]王荆公实行新法,任用很多新人。司马温公写信给他说:“忠信的人,在您当权时,虽然往往和您意见有所不合,觉得很可恨,以后您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谄媚的人,在当前虽然顺从您,让您觉得很愉快,一旦您失去权势,一定会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您。”这段话大概是指吕惠卿的。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宣徽的儿子名正甫,字茂直,负责监督西京的粮科院(官署名,掌理军俸粮食配给)。有一天,王正甫约邵康节和吴处厚(邵武人,字伯固),王平甫(王安国)一同吃饭。邵康节借口病推辞掉。第二天,王正甫来问邵康节为什么推辞。邵康节说:“吴处厚喜爱议论,往往会讥讽执政的新法;平甫是介甫(王安石)的弟弟,虽然不太赞同哥哥的主张,如果别人当面骂自己的哥哥,毕竟也会觉得不好受。所以我推辞不去。”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3:59 | 只看该作者

  王正甫叹道:“先生真是料事如神。昨天处厚在酒席间诋毁介甫,平甫很生气,想把这些话一条一条记下来送到相府,我在中间调解得好辛苦。”

  唉,康节先生因道德高尚受到当代尊崇,平日家居或外出,一饭一食之间,也这么谨慎。

  、邵伯温【原文】

  初,蔡确之相也,神宗崩,哲宗立。邢恕自襄州移河阳,诣确,谋造定策事。及司马光子康诣阙,恕召康诣河阳。邵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伯温曰:“恕倾巧,或以事要公休;若从之,必为异日之悔。”康竟往,恕果劝康作书称确,以为他日全身保家计。康、恕同年登科,恕又出光门下,康遂作书如恕言。恕盖以康为光子,言确有定策功,世必见信。既而梁焘与刘安世共请诛确,且论恕罪,亦命康分析,康始悔之。

  【译文】

  蔡确(晋江人,字持正)任宰相期间,宋神宗崩逝,哲宗即位。

  邢恕(阳武人,字和叔)从襄州调河阳,去拜见蔡确商议尊立天子的事。

  事后,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字公休)上京师,邢恕请他先到河阳走一趟。

  邵伯温(邵雍的儿子,字子文)对他说:“你刚除下丧服,还没有晋见新天子,不该绕道先去见朋友。”

  司马康说:“可是我已经答应他了。”

  邵伯温说:“邢恕是个巧诈,有颠覆性格的人,可能有事要求你,如果答应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01 | 只看该作者
  监察御史常安民(临邳人,字希古)很怕事久生变,吕惠又被留在朝中,希望他很快就任,就对皇帝说:“大名府是北都重镇,如今委派由惠卿去管理,事不宜迟;而且惠卿天性阴险,背叛王安石的事陛下都知道了。他进宫拜见陛下,一定会哭着大谈他和先帝的关系,借以感动陛下,希望陛下把他留在京师。”

  皇帝采纳他的意见,等吕惠卿到京师时,请求晋见皇帝,果然谈起先帝的事而哭泣,皇帝摆出严肃的神情,不予理会,吕惠卿的计谋终于行不通,只得离开京师。

  、乔行简【原文】

  嘉定间,山东忠义李全跋扈日甚,朝廷择人帅山阳,一时文臣无可使,遂用武国。国,武夫也,特换文资,除太府卿以重其行。乔寿朋以书抵史丞相曰:“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绍兴间,不独张、韩、刘、岳为之,杨沂中、吴玠、吴璘、刘錡、王燮、成闵诸人亦为之,岂必尽文臣哉?至于文臣任边事,固有反以观察使授之者,如韩忠献、范文正、陈尧咨是也。今若就加本分之官,以重制帅之选,初无不可,乃使之处非其据,遽易以清班,彼修饰边幅,强自标置,求以称此,人心固未易服,恐反使人有轻视不平之心,此不可不虑也。”史不能从。国至山阳,偃然自大,受全庭参。全军忿怒,囚而杀之。自此遂叛。

  【译文】

  宋宁宗嘉定年间,山东忠义李全跋扈的情况日趋严重,朝廷要选人去镇守山阳,一时没有文臣可派,仓促间选定了武国。武国是武人出身,朝廷特别为他更换文职,担任太府卿(掌理财物库藏的官)的职位,以加重他此次出任的份量。

  乔寿朋(乔行简,东阳人,字寿朋,谥文惠)写信给史丞相(史浩,鄞人,字直翁)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8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01 | 只看该作者
  “祖宗设立制置使,多用名将。高宗绍兴年间,不只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曾经担任过,杨沂中(字正甫)、吴玠(陇干人,字晋卿).吴璘、刘錡、王燮、成闵(邢州人,字居仁)等人也担任过。哪里一定得用文臣呢?至于文臣担任边帅的事,大概都以观察使的身份出任,如韩琦、范文正、陈尧咨就是。现在给他加上朝中大臣的官衔,表示注重边帅的选派,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使他的外表和本质完全不合,仓促之间从武将转为清望官,他就会尽力修饰边幅,勉强想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官位相符。但是一般人本来就对武国的改授文职不满,再强加矫饰,恐怕更让人生出轻视不平的心理,这不能不仔细考虑。”

  史丞相不肯听。武国到山阳以后,果然摆出一副朝廷重臣的架子,要求全体部属大礼参见。全军愤怒不已,因而杀了武国,从此反叛朝廷,暴乱久久难平。

  、曹彬【原文】

  曹武惠王既下金陵,降后主,复遣还内治行。潘美忧其死,不能生致也,止之。王言:“吾适受降,见其临渠犹顾左右扶而后过,必不然也。且彼有烈心,自当君臣同尽,必不生降;既降,又肯死乎?”

  或劝艺祖诛降王,入则变生。艺祖笑曰:“守千里之国,战十万之师,而为我擒,孤身远客,能为变乎?”可谓君臣同智。

  【译文】

  曹武惠王(曹彬)攻下金陵以后,接受南唐李后主投降时,又让他入宫收拾行装。潘美(大名人,字仲询)担心后主会自杀,无法让他活着送京,而加以阻止。

  武惠王说:“我刚才接受投降时,看见他走过水沟还要找左右随从扶着才敢跨过,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寻死。他要是有壮烈一些、强硬一些的心志,老早就选择君臣同归于尽,不会活着投降;既然投降,哪里肯自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02 | 只看该作者
  [冯评译文]有人劝宋太祖杀死投降的君王,入京才不会发生变故。太祖笑着说:“这些人守着千里的大国,拥有数十万的军队,都被我擒住。现在一个人孤独地在远地作客,能有什么变故吗?”

  宋太祖和曹彬两人,可说是君臣都有相同的才智。

  剖疑卷七【原文】

  讹口如波,俗肠如锢。触日迷津,弥天毒雾。不有明眼,孰为先路?太阳当空,妖魑匿步。集“剖疑”。

  【译文】

  口中的谎言如波涛,一肚子的坏水像痼疾,有如漫天毒雾迷蒙双眼,没有明亮的眼睛,怎么知道何去何从?就像太阳当空,妖魔自然却步。

  、汉昭帝【原文】

  昭帝初立,燕王旦怨望谋反。而上官桀忌霍光,因与旦通谋,诈令人为旦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疑习军官。道上称跸,擅调益幕府校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俟光出沐日奏之,帝不肯下。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桀曰:“以燕王发其罪,不敢入。”诏召光入,光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调校尉以来未十日,燕王何以知之?”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

  【译文】

  汉昭帝初继位时,燕王刘旦心怀怨恨,图谋反叛。上官桀妒忌霍光,于是与燕王共谋,诈使别人为燕王上书,说霍光去广明总阅见习军官时,以帝王出巡的仪节上路,并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专权放纵,恐怕有反叛的意图。

  上官桀特别选在霍光休假回家的日子上奏,但昭帝不肯下诏治罪。

  霍光知道了,不敢上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1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08 | 只看该作者
  东汉时有梁人因后母杀死父亲,他就把后母杀掉报了父仇。官吏想判决他大逆不孝之罪,孔季彦说:“从前文姜(春秋鲁桓公的夫人)参与杀害鲁桓公,《春秋》就把姜氏原来鲁君夫人的名号去除,《左传》说:‘这样不把姜氏再当成鲁君夫人的做法,是遵照礼法来的。’既然断绝了姜氏和鲁国公族的姻亲关系,姜氏便成了个普通人而已,因此,这件案子不应以大逆不孝的罪名、而应该用‘不是司法官员却擅自处决他人’的罪名论处。”大家都同意。

  、张晋【原文】

  大司农张晋为刑部时,民有与父异居而富者,父夜穿垣,将入取赀,子以为盗也,目间其入,扑杀之。取烛视尸,则父也。吏议子杀父,不宜纵;而实拒盗,不知其为父,又不宜诛。久不能决。晋奋笔曰:“杀贼可恕,不孝当诛。子有余财,而使父贫为盗,不孝明矣。”竟杀之。

  【译文】

  明朝人大司农(掌管钱谷的官)张晋任职刑部时,有个人与父亲分居的很有钱,有一晚这富人的父亲翻墙进入他家窃取财物,此人以为是窃盗,遂予以扑杀,等拿蜡烛出来一照,才知道杀的是父亲。承办案件的官吏认为儿子杀父亲,大逆不道,不应有任何宽贷;但实际上官吏也了解,这个富人只是抵抗窃贼,从这个角度来看又罪不至死。于是拖延很久,无法决定。张晋提笔写道:“杀死窃盗固然可以饶恕,但不孝的这部份罪过却该诛杀。儿子这么富有,而让父亲穷困到得做贼,此人的不孝是很明显的,铁案如此,更有何词?”最后还是判死罪。

  、杜杲【原文】

  六安县人有嬖其妾者)治命与二子均分。二子谓妾无分法。杜杲书其牍曰:“《传》云:‘子从父命。’《律》曰:‘违父教令’,是父之言为令也。父令子违,不可以训。然妾守志则可,或去或终,当归二子。’部使者季衍览之,击节曰:“九州三十三县令之最也!”

  【译文】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09 | 只看该作者
  宋朝时一名六安县人宠爱侍妾,临终时遗命财产由侍妾与两个儿子均分。两个儿子则认为妾没有分享财产的道理,一状告进官里。杜杲(邵武人,字子昕)在判决的公文上写道:“《(左)传》上说:‘儿子应遵从父亲的命令’。萧何制定的《律(法)》规定:‘不得违反父亲的命令’,可见父亲的话就是命令。儿子违反父亲的命令,不可以认为是对的。因此,侍妾能守节不再改嫁就可以分得财产,如果侍妾改嫁或去世,财产就归两个儿子所有。”

  刑部使者季衍看了,非常赞赏,说:“史书上曾称赞汉朝儒者引用经书来决断讼狱。这里既引用古书,又引用律法,义正辞严,足以使两个儿子心服口服。”又说:“侍妾能守节不再改嫁就可以分得财产,如果侍妾改嫁或去世,财产就归两个儿子所有。因为侍妾如果改嫁,就断绝原有的亲情了;如果去世,依礼法儿子应该承受遗产,论断如此公正,足以使两个儿子心服口服。”

  、蔡京【原文】

  蔡京在洛。有某氏嫁两家,各有子;后二子皆显达,争迎养其母,成讼。执政不能决,持以白京。京曰:“何难?第问母所欲。”遂一言而定。

  【译文】

  宋朝时蔡京在洛阳时,有一名女子曾先后嫁给两家,分别生了儿子,后来两家的儿子都地位显达,争着迎接母亲去奉养,而告到官府。执政官不能决断,拿来问蔡京。蔡京说:“这有什么困难?只要问那个母亲想到哪个儿子家不就好了。”一句话就解决了。

  、曹克明【原文】

  克明有智略,真宗朝累功,官融、桂等十州都巡检。既至,蛮酋来献药一器,曰:“此药凡中箭者傅之,创立愈。”克明曰:“何以验之?”曰:“请试鸡犬。”克明曰:“当试以人。”取箭刺酋股而傅以药,酋立死,群酋惭惧而去。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0 | 只看该作者
  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令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

  语曰:“止谤莫如自修。”此又善于止讹者。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

  【译文】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民众无故互相惊扰,说马上有洪水要来。百姓急着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弱号叫之声不绝于耳,长安城里大乱。

  大将军王凤(东平阳人,字孝卿)提议太后、成帝及后宫嫔妃立刻登船,再命令官吏百姓上城避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蠡吾人,字子威)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尚且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今天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间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百姓上城,以免他们更加惊扰。”

  成帝于是没有下诏。

  不久,混乱稍微平定,一问,果然是谣言。大家都赞美王商镇定有眼光。

  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溃决,洪水将到,京都人非常恐惧,想向东逃。

  仁宗问王曾(益都人,字孝先)。王曾说:“如果汴河溃决,为何奏本还没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结果果然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1 | 只看该作者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会长老问民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民钱数百万,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当其时,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令洗沐,易新衣。治斋宫于河上,设绛帷床席,居女其中。卜日,浮之河,行数十里乃灭。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溺。’[边批:邪教惑人类然。]人家多持女远窜,故城中益空。”豹曰:“及时幸来告,吾亦欲往送。”至期,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长、父老皆会,聚观者数千人。其大巫,老女子也,女弟子十人从其后。豹曰:“呼河伯妇来。”既见,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不佳,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有顷,曰:“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投弟子一人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凡投三弟子。豹曰:“是皆女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旁观者皆惊恐。豹顾曰:“巫妪、三老不还报,奈何?”复欲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流血,色如死灰。豹曰:“且俟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河伯不娶妇也。”邺吏民大惊恐,自是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冯述评]娶妇以免溺,题目甚大。愚民相安于惑也久矣,直斥其妄,人必不信。唯身自往会,簪笔磬折,使众着于河伯之无灵,而向之行诈者计穷于畏死,虽驱之娶妇,犹不为也,然后弊可永革。

  【译文】

  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魏人)任邺县的长官,他会见地方上的长者,询问民间的疾苦。长老说:“最头痛的是为河伯娶亲。”

  西门豹问他们是何缘故,长老说:“邺县的三老(掌管教化的官)、廷掾(县府的助理)、每年向人民收取几百万钱,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亲,再和巫婆分享其余的钱。娶亲时,巫师到每户人家去查看,看到美女就说她应当作河伯的妻子,立即命令她沐浴,更换新衣,在河边搭建斋宫,布置红色的帐幕和床席,把美女安置在里面。选好日子,将床及床上的美女一起漂浮于河中,漂流几十里就沉没了。地方上传言:‘如果不为河伯娶亲,河水就会泛滥成灾。’很多人家都带着女儿逃到远处去,所以城里越来越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2 | 只看该作者

  西门豹说:“到河伯娶亲的日子,希望你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亲。”

  娶亲的日子当天,西门豹到河边去,三老、官吏、地方领袖、里长、父老都到了,围观的有几千人。主持的是个老巫婆,她有女弟子十人,跟随在后面。

  西门豹说:“叫河伯的新娘子过来。”

  看过以后,西门豹回头对三老、巫婆及父老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去河里报告河伯,我们要再找更美的女子,后天送来。”

  就派吏卒抱起大巫婆投入河里。

  不久,西门豹说:“老太婆为什么去这么久不回来,派个弟子去催她。”又投一个弟子入河。

  不久又说:“怎么这个弟子也一去这么久?”

  于是西门豹又下令再派一名弟子去催她。前后总共投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这些人都是女子。一定是事情说不清楚。麻烦三老前去说明。”又把三老投下河。

  西门豹假装恭恭敬敬的站在河边等候。过了很久,旁观的人愈来愈害怕。

  西门豹回头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报。怎么办?”正要派廷掾和另一个豪富前去催促。两人却立刻跪下叩头,叩得头破血流,脸色一片灰白。

  西门豹说:“好吧好吧,那就再等一会儿。”

  不久,西门豹才说:“廷掾起来吧,河伯不娶亲了。”

  邺县官民都非常害怕,从此不敢再提河伯娶亲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2 | 只看该作者
  [冯评译文]为了避免淹水而替河伯娶亲,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题目。无知的百姓相信这样的谣言而苟且偷安时日已久。如果直接驳斥此事是虚妄的,人民一定不相信。只有亲自去参加娶亲盛会,又装出一副恭敬的模样,使众人明白根本不是什么河伯作祟,先前的行为都是骗人的,终于在怕死的情况下无计可施。这时就算有人赶他们去替河伯娶亲,也绝不敢再做,如此弊病才可以永久消除。

  、宋均【原文】

  光武时,宋均为九江太守。所属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诸巫初取民家男女以为公妪,后沿为例,民家遂至相戒不敢娶嫁。均至,乃下教,自后凡为祠山娶者,皆娶巫家女,勿扰良民,未几祠绝。

  【译文】

  汉光武时,宋均(安众人,字叔庠)任九江太守,所属的浚遒县有唐、后二山,居民共同立祠祭祀。当地的巫师最初娶民家的女子作山神之妻,后来一直沿用,于是民家都互相警戒不敢婚嫁。

  宋均到任后下令,以后凡是为山神娶妻,一定得娶巫师的女儿,不可骚扰一般百姓,不久山神祠就停止祭祀。

  、李德裕【原文】

  宝历中,亳州云出“圣水”,服之愈宿疾。自洛及江西数十郡人,争施金往汲,获利千万,人转相惑。李德裕在浙西,命于大市集人置釜,取其水,用猪肉五斤煮,云:“若圣水也,肉当如故。”须臾肉烂,自此人心稍定,妖亦寻败。

  【译文】

  唐敬宗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有病的人喝了以后立即痊愈。于是从洛阳到江西等数十郡的人,争着捐钱取水,获利上千万钱。

  消息传来传去,越渲染越跟真的一样。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3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李德裕(赞皇人,字文饶)在浙西,命令人用锅子装圣水,在大市场中当着众人,放五斤猪肉进去煮,他说:“如果是圣水,猪肉应该不起任何变化。”不久之后,肉煮烂了。从此人心稍微安定,妖言也随着平息。

  、赵凤进【原文】

  后唐明宗时,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学士赵凤进曰:“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即举斧碎之,应手而碎,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赖碎而止。

  [冯述评]正德时,张锐、钱宁等以佛事蛊惑圣聪。嘉靖十五年,从夏言议,毁大善殿。佛骨、佛牙不下千百斤,夫牙骨之多至此,使尽出佛身,佛亦不足贵矣。诬妄亵渎,莫甚于此,真佛教之罪人也。

  【译文】

  后唐明宗时,有和尚至西域求法,带回佛牙献给皇上。明宗在大臣面前展示,学士赵凤进说:“传说佛牙不会被水火破坏,请让臣验证它的真伪。”就拿起斧头敲击,佛牙立即破碎。当时宫中奉献佛寺的物品已达数千件,因佛牙的破碎而从此不再收藏。

  [冯评译文]明武宗正德时,太监张锐、钱宁等人用佛事迷惑武宗。

  到世宗嘉靖十五年,依夏言(贵溪人,字公谨0的建议拆毁大善殿,发现殿中收藏的佛骨佛牙,不下千百斤。佛牙佛骨多到这种地步,假使都是出自佛身,则佛也不值得珍贵了。诬蔑虚妄,亵渎神明,没有比这种情形更严重了。真是佛教的罪人啊!

  、林俊宪【原文】

  滇俗崇释信鬼。鹤庆玄化寺称有活佛,岁时士女会集,动数万人,争以金泥其面。林俊按鹤庆,命焚之。父老争言“犯之者,能致雹损稼”,俊命积薪举火:“果雹即止!”火发,无他,遂焚之。得金数百两,悉输之官。代民偿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4 | 只看该作者
  宋元丰中,陈州蔡仙姑能化现丈六金身,堂设净水,至者必先洗目而入。有廖县尉,一日率其部曲,约洗一目。及入,以洗目视之,宝莲台上金佛巍然;以不洗目视之,大竹篮中一老妪,箕踞而坐,乃叱其下,擒之。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陈州有一位蔡仙姑,能化为一丈六尺的金身。常准备净水,来到的人一定要先洗眼睛才能进入。有位廖县尉,有一天率领部下前往,约定洗一支眼睛。进入以后,用洗过的眼睛看,宝莲台上果然有高大的金佛;用没有洗过的眼睛看,却只见大竹篮中高傲地坐着一个老太婆,县尉就命部下捉拿她。

  、程珦【原文】

  程珦尝知龚州。有传区希范家神降,迎其神,将为祠南海。道出龚,珦诘之,答曰:“比过浔,浔守不信,投祠具江中,乃逆流上。守惧,更致礼,珦曰:“吾请更投之。”则顺流去,妄遂息。珦,明道、伊川之父。

  【译文】

  程珦(字伯温)曾任龚州知州。当时传说区希范家有神降临,有人迎神准备到南海立祠祭祀。路经龚州时,程珦问希范,希范回答说:“此神经过浔州时,浔州太守原本不信,把祭祀的器具投入江中,谁知祭器却逆流而上,太守害怕了,态度反而变得很恭敬。”

  程说:“我请你再投一次。”只见祭祀的器具顺流而去,这个谎言才被揭穿。

  程珦是明道先生(程颢)、伊川先生(程颐)的父亲。

  、程颢【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39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5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僧舍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男女聚观,昼夜杂处,为政者畏其神,莫敢禁止。程颢始至,诘其僧曰:“吾闻石佛岁现光,有诸?”曰:“"然。”戒曰:“俟复见,必先白,吾职事不能往,当取其首就观之。”自是不复有光矣。

  【译文】

  宋朝时南山的寺庙中有座石佛,有一年传说石佛的头放出光芒,远近各地男女信徒都聚集围观,日夜杂处在一起,地方官畏惧神灵,不敢禁止。

  程颢一到,就质问和尚说:“我听说石佛每年会出现一次光芒,真的吗?”

  和尚说:“真的。”

  程颢告诫他说:“等下次再出现光芒时,一定要先告诉我,我如果有职务在身不能前来,也一定拿佛首回去看。”

  从此不再听说石佛的头有光芒出现,、狄仁杰【原文】

  狄梁公为度支员外郎,车驾将幸汾阳,公奉使修供顿。并州长史李玄冲以道出妒女祠,俗称有盛衣服车马过者,必致雷风,欲别开路。公曰:“"天子行幸,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敢害而欲避之?”玄冲遂止,果无他变。

  【译文】

  唐朝狄梁公(狄仁杰)任度支员外郎时,天子将幸临汾阳,狄梁公奉命准备酒宴。并州长史(府吏的首长)李玄冲认为路经妒女祠,地方传说说有盛装车马经过的人,一定会刮风打雷,因此想避开这条路,打算另外修。狄梁公说:“天子驾临,大批车驾人马跟随,风伯为他清理尘垢,雨神为他洗刷道路,什么妒女敢伤害天子?”李玄冲因此打消念头,果然没有任何特别的事发生。

  、张昺【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40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5 | 只看该作者

  成化中,铅山有娶妇及门,而揭幕只空舆者。姻家谓娅欺己,诉于县;娅家又以戕其女互讼,媒从诸人皆云:“女实升舆,不知何以失去?”官不能决。

  慈溪张进士昺新任,偶以勘田均税出郊,行至邑界。有树大数十抱,荫占二十余亩,其下不堪禾黍。公欲伐之以广田,从者咸谏,以为“此树乃神所栖,百姓稍失瞻敬,便至死病,不可忽视也”。公不听,移文邻邑,约共伐之。

  邻令惧祸,不从。父老吏卒复交口谏沮,而公执愈坚。

  期日率数十夫戎服鼓吹而往,未至数百步,公独见衣冠者三人拜谒道左,曰:“我等树神也。栖息此有年矣,幸垂仁相舍。”公叱之,忽不见。命夫运斤,树有血出,众惧欲止。公乃手自斧之,众不敢逆。创三百,方断其树。

  树颠有巨巢,巢中有三妇人,堕地,冥然欲绝。命扶而灌之以汤,良久始苏。问:“何以在此?”答曰:“昔年为暴风吹至,身在高楼,与三少年欢宴,所食皆美馔。时时俯瞰楼下,城市历历在目,而无阶可下。少年往来,率自空中飞腾,不知乃居树巢也。”公悉访其家还之。中一人,正舆中摄去者,讼始解。

  公以其木修公廨数处,而所荫地复为良田。

  [冯述评]《田居乙记》载,桂阳太守张辽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扶疏盖数亩地,播不生谷。遣客伐之,血出,客惊怖,归白辽。辽大怒曰:“老树汗出,此何等血?”因自行斫之,血大流洒。辽使斫其枝,上有一空处,白头公可长四五尺,忽出往赴辽。辽乃逆格之,凡杀四头。左右皆怖伏地,而辽恬如也。徐熟视,非人非兽,遂伐其木。其年应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事与此相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经验值规则

我爱卡APP

扫码下载 随时看帖

猜你喜欢

推荐信用卡最快一天批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