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卡首页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社区 【已关闭】信用卡 卡友水缸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楼主: w7439

[读书]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复制链接]

金卡

Rank: 5

经验值
1841
主题
151
帖子
490
信用币
1747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1
发表于 2013-6-6 20:23 | 只看该作者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48 | 只看该作者

  [冯述评]可以补周文襄与况伯律所未满。

  今日粮长之弊,又一变矣。当事何以策之?

  【译文】

  明朝人樊莹(常山人,字廷璧)任松江府知府时,松江的赋税繁重,自从周文襄公以后,法令虽还是原来的法令,但负责执行政的官员已多非其人,因此弊病百出,其中较严重的是运输时耗损问题,公家累积了很沉重的债务,有权势的家族每年都要求偿还,而掌理仓库的文书人员又想尽各种方法侵占窃取。众人都知道这种事,却也想不出怎么处理。

  樊莹到任以后,先是每天谨慎地了解筹划,很快就完全把握解决问题的要领。

  他以为,运送时有所耗损,主要是因为运夫无人统一指挥,于是一些狡诈之徒有机会从中动手脚,倒楣的却是一些老实善良的人。而依照原来的规定,夏季的田赋是供给军队的需要,而运粮食与供应织造递送的费用,都出自秋粮,往往必须往后运送,耗损既多,弊病也由此发生。

  于是樊莹上请不招募民间的运夫,使用粮长的专职运送来替代,而宽减各种货物的费用来优待他,税赋除了常运米以外,其余的一律征收白银,这样一来,那些被派遣专职运粮的人,因为与切身利害有关,都不敢浪费,而掌管收纳计算的人,因出入的数量都有明确的记载,无法私自吞没,而以白银来纳税,人良的负担反而比用粮食减轻,因此人民也乐意配合,于是累积多年的弊病一下子除去了十分之八、九。

  又革除收购米粮的囤积户,以减少粮长的侵占,又以民间商人来代粮长运送布匹,而以淮许其顺道运送私人的商品贩卖,做为帮公家运送的代价,巡抚下令其他各州都实行这些方法。

  [冯评译文]樊莹的做法可以补充周文襄与钟伯律所不足之处。

  而当今粮长的弊病又不同了,当事的人该如何来策划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1:38 | 只看该作者
  、陈霁岩【原文】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己巳,大水,无蠲而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编号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尽见真态故也。

  陈霁岩在开州。己巳之冬,仓谷几尽,抚台命各州县动支在库银二千两籴谷。此时谷价腾踊,每石银六钱,各县遵行,派大户领籴,给价五钱一石,每石赔已一钱,耗费复一钱,灾伤之余,大户何堪?而入仓谷止四千石,是上下两病也。公坚意不行,竟以此被参。以灾年仅免,至庚午秋,州之高乡大熟,邻境则尽熟,谷价减至三钱余。方申抚台动支银二千两,派大户分籴,报价三钱,即如数给之。自后时价益减至二钱五分。大户请扣除余银,公笑应之曰:“宁增谷,勿减银也。”比上年所买,多谷三千余石,而大户无累赔。报上司外,余谷七百余石,则尽以给流民之复业者。先是本州土城十五,连年大雨灌注,凡崩塌数十处。庚午秋,当议填修,吏请役乡夫,公不许。会有两年被灾,流民闻已蠲荒粮,思还乡井。因遍出示招抚,云:“亟归种麦,官当赈尔。”乃出前大户所籴余谷,刻期给散。另出四五小牌于各门一里外,令各将盛谷袋,装土到城上,填崩塌处。总甲于面上用印,仓中验印发谷,再赈而城已修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7439 于 2013-6-6 22:30 编辑

  北方州县,唯审均徭为治之大端。三年一审,合一州八十八里之民,集庭而校勘之,自2极富至极贫,定为九则,赋役皆准此而派。区中首领,有里长、老人、书手,官唯据此三等人,三等人因得招权要贿。公莅任,轮审均徭尚在一年后,乃取旧册,查自上上至下上七则户,照名里开填,分作二簿。每日上堂,辄以自随,或放告,或听断,或理杂务,看有晓事且朴实者,出其不意,唤至案前,问是“何里人”,就摘里中大户,问其“家道何如,比年间,何户骤富,何户渐消”,随其所答,手注簿内,如此数次,参验之,所答略同。又一日,点查农民,本州概有二百余人。即闭之后堂,各给一纸,令开本里自万金至百金等家,严戒勿欺。又因圣节,先扬言齐点各役。至期,拜毕,即唤里老、书手到察院,分作三处,各与纸笔,令开大户近年之消乏者,或殷厚如故,不必开也。以上因事采访,编成底册。审时一甲人齐跪下堂,公自临视,择其中二三笃实人,作为公正,与里长同举大户应升应降诸人。因知底册甚明,咸以实举,遂从而酌验之,顷刻编定。一日审四五里,往往州官待百姓,不令百姓待州官也。[边批:只此便是最善政。]【译文】
  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己巳年发生大水灾,没有减免税赋但有放粮救济。府中官吏共同商议救灾方法,陈霁岩建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给百姓能得到真正的救济。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让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上万人,无人敢吵闹争先。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别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
  庚午年春,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书官禀告得再出告示寻求这批贫户,陈霁岩说不必,拿出以前点名册中作暗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非常惊讶陈霁岩对民间实况神准无比的理解。因为前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完全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1 | 只看该作者
  陈霁岩任职开州时,万历己巳年冬天,仓库中米谷的存量几乎用尽,抚台命令各州县动用公库的存银二千两买谷物。然而此时谷价大涨,每石要花费银子六钱,其他各县都遵照办理,且派地方殷实大户负责供应官府所需购买的谷物,统一给价一石谷子银子五钱,大户们每石已经赔一钱,正常的损耗又费一钱。在灾害发生已饱受损伤的状况下,又得负担这样的损失,大户怎么能承受得了?因此收购入仓的谷物只有四千石而已。如此一来,造成官方与民间同时受害,陈霁岩坚持不肯遵行,最后却因这件事被弹劾,因逢荒年才被赦免。

  到庚午年秋天,开州地势高的乡里大熟,邻境的收成也都很好,谷价因而降到每石三钱多。陈霁岩此时才上报巡抚动用官银千两收购大户的谷子,报价每石三钱,谷子一到就如数给付。在收购期间谷价又降到每石二钱五分,大户请求官方扣回超付的银两,陈霁岩笑着说:“只要能多收购谷子就好,不考虑把收购价格降为二钱五分。”结果同样的钱,比去年各县所买的多出三千多石,而大户也不会一再赔钱。除了定额上报外,多余的七百石谷物,全数分给流落他乡的贫民回来复业。

  先前本州的土城有十五座,因连年大雨浇灌,崩塌了数十处。庚午年秋天,商议填土修补,官吏请求在乡里征调役夫,陈霁岩不准。正逢这两年灾害,流浪他乡的贫民听说田赋免除,都想回乡,陈霁岩因而到处出告示,劝诱他们赶快回乡种麦,官府会给予救济。于是拨出以前从大户收购的余谷,限期发放给他们。

  此外,在各城门一里外,挂出四,五个小告示牌,命令领谷的人,各用个人装谷的袋子,先装泥土送到城上崩塌处去填补,乡里的总管在袋子上盖过印后,拿到谷仓查验再发谷。救济贫民的工作完成后,城也修复好了。

  北方的州县以审核徭役的均等与否当作是处理政事的根本。每三年审核一次,聚集一州八十八里的人民于一处而校勘。从极富到极贫定为九等,赋役都依这个标准来派定。由于每区的首领有里长,老人与文书,官府都依据这三种人所定的为标准,因此这三种人大权在握,往往借此向人民索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2 | 只看该作者
  陈霁岩到任后,徭役的审查工作还有一年,他就把旧的纪录拿出来,查出从上上等到下上等七级中,依照各里分写两册。每天上公堂,都随时带在手边。有时人民来申告,有时审判案子,有时整理杂务,看到有懂事而朴实的人,就出其不意地把他叫到案前。问他是哪一里人。选出那一里中的大户,问他大户的家道如何?近年来有哪一户骤然富裕?哪一户渐渐没落?再随手把他的回答记在簿子上。如此这般,经过几次验证之后,所得的答复大致相同。

  又有一天查点农民,州内有大概有二百多人,就把他们关在后厅,发给各人一张纸,命令他们写出本里中拥有万金到百金的人家,并严厉地警告他们不可欺骗。

  陈霁岩也借着皇帝的生日,事先宣布要要查点徭役,节日来到,大家行礼完毕,就把里长、老人、文书叫到都察院来,分为三处,个别给他们纸和笔,命令他们写出近年来逐渐没落的大户,依旧富有的不必写。就把这些采访到的事,编成册子,留作以后的根据。

  等到审查的时候,一甲人都跪在堂下,陈霁岩亲自检视,选择其中两三个忠厚诚实的人做为代表,与里长等人一起举出大户,哪些人该升级,哪些人该降级,他们都知道册子里记录得很详细,于是都诚实地举出来,简单的加以斟酌验证,很快就编定出来。一天之中可以审核四,五里,而且在审核过程中,往往是官府万事齐备等百姓来,而不同于以往百姓苦候官府缓慢冗长的审核作业。

  、赵拚 黄震【原文】

  赵清献公熙宁中知越州。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边批:俗吏往往如此。]公独榜通衢,令有米者增价粜之。于是米商辐辏,米价更贱。

  [冯述评]大凡物多则贱,少则贵。不求贱而求多,真晓人也。

  抚州饥,黄震奉命往救荒,但期会富民耆老,以某日至,至则大书“闭籴者籍,强籴者斩”八字揭于市,米价遂平。

  【译文】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2 | 只看该作者

  赵清献(赵拚)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任越州知州。两浙地方闹旱灾与蝗害,米价昂贵,饿死了很多人。各州都在要道上贴榜文,赏赐告发哄抬米价的人,只有赵清献贴出的榜文是命令有米的人,官府可以提高价钱向他收购。于是米商都聚集到越州来,米价也就低了下去。

  [冯评译文]凡是物品多价格就低廉,少则昂贵。不刻意压低米价而想办法增加供应,赵清献真是个有见识的人。

  抚州闹饿荒,黄震奉命前往救灾,他只与当地的富人和长老约定某日见面,到抚州以后,却只写着:“有米而屯积不售者抄家,强行买米的处斩。”公布在市场,米价立刻就降低下来。

  、富弼 滕元发 原杰【原文】

  富郑公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室十余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遣人持酒肉饭糗慰籍,出于至诚,[边批:要紧。]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埋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救之而实杀之。弼立法简尽,天下传以为式。

  [冯述评]能于极贫弱中做出富强来,真经国大手。

  滕元发知郓州,岁方饥,乞淮南米二十万石为备。[边批:有此米便可措手。]时淮南、京东皆大饥,元发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具。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壮者樵,妇汲,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工部郎中王右按视,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右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盖活万人云。

  [冯述评]祁尔光曰:“滕达道之处流民,大类富郑公。富散而民不扰,腾聚而能整,皆可为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3 | 只看该作者

  成化初,陕西至荆、襄、唐、邓一路,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为梗,刘千斤因之作乱,至李胡子复乱,流民无虑数万。都御史项忠下令有司逐之,道死者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悯之,乃着(流民说),略曰:“东晋时,庐、松、滋之民流至荆州,乃侨置滋县于荆江之南。陕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侨置南雍州于襄水之侧。其后松,滋遂隶于荆州,南雍遂并于襄阳,迄今千载,宁谧如故。此前代处置得宜之效。今若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理,则流民皆齐民矣,何以逐为?”李贤深然其说。至成化十一年,流民复集如前,贤乃援洪谟说上之。[边批:贤相自能用言。]上命副都原杰往莅其事,杰乃遍历诸郡县深山穷谷,宣上德意,延问流民,父老皆欣然,愿附籍为良民。于是大会湖、陕、河南三省抚按,合谋佥议,籍流民得十二万三千余户,皆给与闲旷田亩,令开垦以供赋役,建设州县以统治之。遂割竹山之地置竹溪县,割郧津之地置郧西县,割汉中洵阳之地置白河县,又升西安之商县为商州,而析其地为商南、山阳二县,又析唐县、南阳、汝州之地为桐柏、南台、伊阳三县,使流寓土着参错而居,又即郧阳城置郧阳府,以统郧及竹山、竹溪、郧西、房、上津六县之地,又置湖广行都司及郧阳卫于郧阳,以为保障之计。因妙选贤能,荐为守令,[边批:要着。]流民遂安。

  今日招抚流移,皆虚文也。即有地,无室庐;即有田,无牛种。民何以归?无怪乎其化为流贼矣。倘以讨贼之费之半,择一实心任事者专管招抚,经理生计,民且庆更生矣,何乐于为贼耶?

  【译文】

  宋朝人富弼任青州知州时,河朔地方发生水灾,人民流离他乡讨生活,富弼劝导所属的民众捐出米粮,加上官府的粮食,找到公私的房屋十多处,分开来安置这些灾民,以进行救济工作。

  对那些待缺寄居的官吏,富弼都发给他们薪饷,派他们到这些灾民所住的地方,选老弱疾病的人给予食物,富弼记下他们的功劳,约定将来奏请朝廷赏赐,大略每五天,就派人送酒肉干饭去慰劳流民,由于富弼心意真诚,对每人的处境皆有周全的考虑和安排,因此人人都肯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4 | 只看该作者
  祭酒(官名,尊敬的称呼)周洪谟(四川长宁人,字尧弼)心生怜悯,就着述《流民说》,大略是说:“东晋时,卢松滋一带的人民流亡到荆州,官方就重新乔建滋县在荆江南方。陕西雍州的人民流亡到襄阳,就把南雍州建置在襄水边。后来松滋遂属于荆州,南雍遂属于襄阳,到如今已过了一千年,依然安宁无事,这是从前处理得宜的效果。现在如果让流落各县的人在这些县附上户籍,距各县尚远的人,为他们设新州县来安抚他们,派官吏管理,编里甲,宽减徭役,使人民生活安定,那么流民就可以成为正常的平民了,怎么需要清剿他们呢?”

  李贤认为他说得很对。

  成化十一年,流民又像以前一样聚集,李贤就引用周洪谟的说法奏报宪宗,宪宗命副都尉原杰前来办理,原杰走遍各郡县,深入山谷,宣扬宪宗施予流民的恩德,父老都高兴地愿意附借作平民。

  杰于是会合湖广、陕西、河南三省的巡抚和按察史,共同商议,将流民十二万三千多户正式编定户籍,分配空旷的土地,命令他们开垦以缴付赋税,建设州县来统治他们,于是划分竹山地方设置竹溪县,划分郧律地方设置郧西县,划分汉中洵县的地方设置白河县,原杰又升西安的商县为商州,而分一部份土地设商南、山阳二县,又分唐县、南阳、汝州的土地设桐柏、南台、伊阳三县,使流窜的土着参杂居住,又在郧阳城设置郧阳府,以统治郧县及竹山、竹溪、郧西、房、上津六县。此外,也设湖广行都司及郧阳卫在郧阳,以为军事屏障,妥善选任贤能的人,推荐为太守(县令),流民遂安定下来。

  [冯评译文]当今安抚流亡的人,都是虚应故事。即使有地,也没有房舍;即使有田,也没有耕牛。人民怎么安居?难怪他们要转变为流窜的盗匪。假使能运用讨贼的一半花费,选一个忠实肯做事的人,专门负责招抚流民,解决他们的生计,人民将欢庆重生,怎么会愿意做资贼呢?

  、刘涣【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5 | 只看该作者
  治平间,河北凶荒,继以地震,民无粒食,往往贱卖耕牛,以苟岁月。是时刘涣知澶州,尽发公帑之钱以买牛,明年震摇息,逋民归,无牛可耕,价腾踊十倍,涣以所买牛,依元直卖与,故河北一路,唯澶州民不失所。

  【译文】

  宋英宗治平年间,河北发生大灾荒,接着又地震,人民粮食一空,往往把耕牛廉价出售,苟延度日。刘涣(字仲章)当时在澶州任知州,把公款全拨出来买牛。第二年,地震停了,离散的人都回来,却没有牛耕田,牛价上涨十倍。刘涣将所买的牛依原价卖出,所以河北路各州,只有澶州人民不致流离失所。

  、吴潜【原文】

  先是制置使司岁调明、温、台三郡民船防定海,戍淮东、京口,船在籍者率多损失。每按籍科调,吏并缘为奸,民甚苦之。吴潜至,立义船法,令三郡都县各选乡之有材力者,以主团结。如一都岁调三舟,而有舟者五六十家,则众办六舟,半以应命,半以自食其利,有余赀,俾蓄以备来岁用。凡丈尺有则,印烙有文,调用有时,着为成式。其船专留江浒,不时轮番下海巡绰。船户各欲保护乡井,竟出大舟以听调发,旦日于三江合兵,民船阅之,环海肃然。设永平寨于夜飞山,统以偏校,饷以生券,给以军舰,使渔户有籍而行旅无虞。设向头寨,外防倭丽,内蔽京师。又立烽燧,分为三路,皆发轫于招宝山,一达大洋壁下山,一达向头寨,一达本府看教亭。从亭密传一牌,竟达辕帐,而沿江沿海,号火疾驰,观者悚惕。

  [冯述评]海上如此联络布置,使鲸波蛟穴之地如在几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译文】

  宋朝时,先前制置使司(官署名)每年征调明、温、台三郡的民船,防守定海,戍守淮东、京口。民船被登录在籍的,大抵都会遭受损失,因为每回进行征调,官吏便借此作奸索贿,成为民间的大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7 | 只看该作者
  德宗说:“你说府兵也可以办成又怎么说呢?,李泌说:“士兵因为屯田而致富,就会在他们所耕的土地上安居下来,不想回乡。旧制戍卒三年以后,就由新的戍卒替代,在这批旧的戍卒解后归去时,由官方下令,愿意留下来的士兵就以所耕的田给他们作永久的产业,他们的家人愿意迁来的,由原籍官府发通牒将他们送来,沿途并由官方供给食物,再根据招募的人数报告本道,这样就连河朔各路的元帅也会因免除戍卒替代的麻烦而欣喜万分。不必几次,戍卒都成为土着,就完全用府兵的方法来管理他们,这样就可以把关中今日的疲敝化为富强了。”

  [冯评译文]屯田的建议始于赵充国(汉,上邽人,字翁孙),然而在平定羌人以后就废除了。

  又设置金城郡来安置投降的羌人,处理善后的策略未尽完善。

  邺侯(李泌)借着戍卒来屯田,又借着屯田恢复府兵,言论听起来十分可行,不知道为什么不见实行。

  、虞集【原文】

  元虞集,仁宗时拜祭酒,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京东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久矣,苟用浙人之法,筑堤扞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地而官为之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则以地之高下,定额于朝,而以次征之。五年有积蓄,乃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则佩之符印,俾得以传子孙,则东南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之力,内获富民得官之用,淤食之民得有所归,自然不至为盗矣。”说者不一,事遂寝。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8 | 只看该作者
  元朝人虞集(字伯生)在元仁宗时官拜祭酒,曾在为仁宗讲学的课余时间,谈起京师仰仗东南一带以海运输送粮食而从事危险无比的航行,实在是严重耗损民力,于是进言道:“京师东方滨海数千里之地,都是芦苇丛生的荒地,北从辽海,南到青州、齐州,潮每日冲积,长期已来已淤积为可供耕种的肥沃之地。如果用浙江人的方法,筑堤挡住潮水使成为耕地,让想做官的富翁分别配领这些田地,由官府加以规定,有办法找到一万人耕田的,就给他一万人份的田地,让他做这一万人的首长;以下一千人,一百人也如此办理。三年之内看他的结果,由朝廷依土地的肥瘠程度定额课税,依等级征收,五年之后能有积蓄,就任命他做官,就所积蓄的做为俸禄,十年后赐给他符节印信,使他能流传给子孙。这么一来,便可得到数万民兵来对内保卫京师,对外防御海贼,而且又能不必仰赖东南海运,使人民得以休息,又可借着富人求官的心理,让京师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四处游食的人民能有正当的归宿,自然不会做海贼了。”

  但因评议的人意见不一致,于是遂不了了之。

  [冯评译文]后来脱脱(元朝人)曾说京师近海,深得地利,招募江南人来耕种,每年可收成一百多万石米麦,不必仰赖海运,京师也可以足食。元主依此而行,于是设立分司农司(官署名),以右丞(掌钱谷的官)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任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到檀顺,东到迁民镇,凡是官地及元朝朝廷所掌握的各处屯田,都听从分司农司立法办理租佃,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由朝廷先投资五百万锭银子。脱脱又大略模仿前集贤学士虞集的建议,在江淮之间招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园圃、堤防的人各一千人,担任农师,又设一些有名无实的官职,以十二道令牌宣称:能招募一百个农民的人,就授予正九品官,二百人的正八品官,三百人的正七品官,由招募者自行领导管理自己所招募的人,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十锭银子,一年后放他们回去,于是大丰收。

  何孟春(明•彬州人,字子元)在《余冬序录》里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9 | 只看该作者
  “明朝叶文庄公(叶盛,昆山人,字与中,谥文庄)巡抚宣府时,重新建立官牛官田的法令,开垦的土地日渐广大,积存粮食日益增多,用每年节余的钱购买八千多匹战马,残缺不全的城堡也都加以修复。不到几个月,就整修好七百多个城堡。如今边境的士兵受权贵之门的役使,整年劳苦,还得不到一点土地来供给自己的衣食,军中所需的一切费用,都依靠中央的供应,养战马的费用由太仆,官名,支给的多得无法估计,至于城堡的修筑又能仰靠哪里的费用。长期下来,恐怕将来外患一起就很难应付了。”

  樊升之说:

  “贾谊(汉•洛阳人)上汉文帝的治安策,晁错(汉•颍川人),的用兵之计,江统(晋•陈留人,子应元)的徙戎论,都是万世最佳的计划,李邺侯的屯田,虞集的开垦荒地,平江伯的漕运(陈瑄,合肥人,明成祖永乐初年,掌管北京漕运,建筑淮阳堤防八百里),则是当代最佳的计划。”

  李允则筑园圃、造浮屠、佛塔[事见第五部“术智”],范文正、富弼的救济饥荒,也是当时最佳的计划。

  计划能达到尽善尽美,则人情必诚信协和,因此好的计划往往有如天成,命令一出,执行起来便有如流水般的顺畅。

  、刘大夏【原文】

  弘治十年,命户部刘大夏出理边饷,或曰:“北边粮草,半属中贵人子弟经营,公素不与先辈合,恐不免刚以取祸。”大夏曰:“处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既至,召边上父老日夕讲究,[边批:要着。]遂得其要领。一日,榜榜通衢云:“某仓缺粮若干石,每石给官价若干,凡境内外官民客商之家,但愿输者,米自十石以上,草自百束以上,俱准告。”虽中贵子弟亦不禁。不两月,仓场充牛刃,盖往时粮百石、草千束方准告,以故中贵子弟争相为市,转买边人粮草,陆续运至,牟利十五。自此法立,有粮草之家自得告输,中贵子弟即欲收籴,无处可得,公有余积,家有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39 | 只看该作者
  [冯述评]忠宣法诚善,然使不召边上父老日夕讲究,如何得知?能如此虚心访问,实心从善,何官不治?何事不济?

  昔唐人目台中坐席为“痴床”,谓一坐此床,骄倨如痴。今上官公坐皆“痴床”矣,民间利病,何由上闻?

  【译文】

  明孝宗弘治十年,朝廷命令户部刘大夏到边境掌理粮饷。有人说:“北方的粮草,大半属于宦官的子弟经营,您一向与这些亲贵不合,恐怕免不了因刚直而招来祸害。”刘大夏说:“做事要讲求合理而不能硬来,等我到那里以后自然会想得出办法。”

  刘大夏到任后请来边境上的地方父老,早晚和他们研究,于是完全掌握了处理的要领。

  有一天,刘大夏在交通要道上贴出告示说:“某仓库缺少米粮若干石,每石给官价若干元,凡是境内外的官吏、人民或商人,只要愿意运米十石以上、草一百束以上的都批准。”虽是官宦子弟也不禁止。

  不到两个月,仓库都满了,因为以往运送米粮得高达一百石、草高达一千束才得批准,因而一边百姓无力竞争,只能由少数官宦子弟相互争取,加以垄断,买入边境上的粮草,陆续运来,利润高达五成。

  自从订立这个办法,有粮草的人家可以自己运送,宦官子弟虽然想收买,也买不到,于是公家得到更多的粮草,民家则得到相当的利润。

  [冯评译文]刘大夏的方法实在很好,然而假使不请边境上的父老来早晚研究,怎么能知道?能如此虚心请教,真心听从善言,有什么事做不好?有什么事成不了呢?

  从前唐朝人把御史台的座席看成“痴床”,说一坐上这个床,就骄傲自得,使人如白痴一般。当今朝廷官员都是坐在这样的痴床上,民间的利病怎么能传给皇帝知道呢?

  、董博霄【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0 | 只看该作者

  董博霄,磁州人,至正十六年建议于朝曰:宁一境不通舟楫,军粮唯可陆运。濒海之人,屡经寇乱,且宜曲加存抚,权令军人运送。其陆运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用印封识,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日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一十四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运米二百石,每运可供二万人——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数也。

  [冯按]夫长陵北征时,命侍郎师逵督饷。逵以道险车载,民疲粮乏,乃择平坦之地,均其里数,置站堡;每夫一人运米一石,此送彼接,朝往暮来,民不困而食足。亦法此意。

  【译文】

  董博霄(磁州人,字孟起)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建议朝廷说:

  海宁一带,无法通行船只,军粮只能由陆路运送。濒海的人民屡次遭逢盗寇之乱,应多加安抚,朝廷可暂且下令由军人担任运粮工作。陆运的方法是:每人走十步,三十六人可走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走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走一百里。每人背米四斗,用夹布袋装盛,里郡加封作记号,人人肩不休息,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每天五百回,总计每日路程背米走二十八里,不背米走十四里,每天共可运米二百石,每次运米可供养二万人,这是一百里一天运粮的数目。

  [冯评译文]明成祖北征时,命令侍郎帅逵督运粮饷。帅逵认为道路艰险,以车辆运送既让运送的百姓疲惫不堪,粮食的运送总数也不够所需,于是帅逵选择平坦的路途,依一定的距离,设置站堡;每一名运夫运一石米,这个送那个接,早上去晚上回来,人民不会觉得劳累,粮运也充足,正是效法黄博霄的做法。

  、刘本道【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1 | 只看该作者
  先是漕运京粮,唯通州仓临河近便。自通州抵京仓,陆运四十余里,费殷而增耗不给;各处赴京操军,久役用乏。本道虑二者之病,奏将通州仓粮于各月无事之时,令歇操军旋运至京,每二十石给赏官银一两;而漕运之粮止于通州交纳,就彼增置仓廒三百间,以便收贮,岁积羡余米五十余万石,以广京储。上赐二品服以旌之。

  [冯按]本道常州江阴人,由掾吏受知于靖远伯王骥,引置幕下,奏授刑部照磨;从征云南,多用其策。正统中,从金尚书濂征闽贼,活胁从者万余,升户部员外郎。景泰初,西北多事,民不聊生,本道请给价买牛二千头,并易谷种与之。贵州边仓粮侵盗事觉,展转坐连,推本道往治,不逾月,而积弊洞然。上嘉其廉能,赐五云采缎。天顺初,进户部右侍郎,总督京畿及通州-淮安粮储。本道固以才进,而先辈引贤不拘资格,祖宗用人不偏科目,皆今日所当法也。

  【译文】

  明朝时,先前漕运京师的粮食,只有通州仓库临近河边比较方便。自通州到京师的仓库,陆运四十多里,运费昂贵,而运送过程的损耗也无法获得补充;因此各地征调来京师操练的军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补给。

  刘本道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奏请将通州仓库的粮食,在每月无事时,由停止操练的军士负责转运到京师,每运二十石赏赐官银一两,而漕运的粮食,则以通州为终路交付收纳,于是又在通州增设仓库三百间,以便收藏,每年可积存余米五十多万石,以充实京师的存粮。皇帝因此赏赐二品官服以表扬他。

  [冯评译文]刘本道是常州江阴人,担任掾吏时得到靖远伯王骥(明•东鹿人,字尚德)的赏识,引用到幕下,奏请授予刑部照磨(掌管核对文卷的官)。从征云南时,多用他的计策。

  英宗正统年间,本道跟随尚书金濂(山阳人,字宗瀚)征讨闽贼,活捉一万多名贼兵,因而升户部员外郎。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1 | 只看该作者
  景宗景泰初年,西北方多战乱,民不聊生,本道请求拨款买二千头牛,并买谷种给他们。贵州边境上仓库的粮食被侵占的事揭发,辗转牵连很多人,朝廷派本道前往处理,不满一个月,所有的积弊都清除。英宗嘉许他清廉贤能,赏赐他五彩丝缎。

  天顺初年,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京师及通州、淮安的粮储。本道固然是因着自己本身的才干而受到重用,惟几位朝中大臣肯于破格任用贤才,也功不可没。

  先代用人以才干为着眼而不拘泥于刻板的规条,都是当今所应该效法的。

  、苏轼【原文】

  苏轼知杭州时,岁适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复得赐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杭州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及白居易复浚西湖,放水入运河,自河入田,取溉至千顷。然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开治,故湖水足用。宋废而不理,至是湖中葑积,为田一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河水之利,则取给于江湖,潮浑浊多淤,河行阛阓中,三年一淘,为市井大患,而六井亦几废。轼始至,浚茅山、盐桥二河,以茅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然后潮不入市,且以余力复完六井,民稍获其利矣。轼间至湖上,周视良久,曰:“今欲去葑田,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于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吴人种麦,春辄芟除,不遗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种麦,收其利以备修湖,则湖当不复堙塞。”乃取救荒之余,得钱粮以万石数者,复请于朝,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杭人名之“苏公堤”。

  [冯述评]华亭宋彦云:

  “西湖蓄水,专以资运河,湖滨多水田,春夏间苦旱,秋间又苦涝,莫若专设一司,精究水利,湖宜开广浚深,诸山水溢则能受,诸田苦旱则能泄,闸司又俟浅深以启闭,则运无阻滞,而三辅内膏腴可相望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2 | 只看该作者

  按:

  此宋人为都城漕计,其实今日亦宜行之,迩来西湖渐淤,有力者喜于占业,地方任事者,不可不虑其终也。

  【译文】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当时由于僧侣不需赋税,故出家为僧需经官方核准,发予执照,因此有经济价值。)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

  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

  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渲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2 | 只看该作者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

  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冯评译文]华亭宋彦说:

  “西湖蓄水,专门供给运河。湖滨很多水田,春夏之间常苦干旱,秋季又苦多水,不如专设一个机关,精心研究水利。湖底要挖得深,水闸要广,各山所流下来的水都能容纳,田地干旱时,就可放出湖水来救旱。管水闸的要看水的深浅作适当的开关,这样水运就无阻碍,而京师附近到处都可以看到肥沃的田地了。”

  这是宋人为了京都漕运所作的计划,其实目前也适合推行,近来西湖又逐渐有泥沙淤积,地方有势力的人往往把淤地占为己有,处理政务的人不能不考虑严重的后果。

  、张需【原文】

  张需长于治民,先佐郧州,渠有淤者,废水田数十年,守相继者莫能疏。需甫至,守言及此,惮于动众,需往看之,曰:“若得人若干,三日可毕。”守怪以为妄,需乃聚人得其数,各带器物,分量尺数,争效其力,三日遂毕。守大惊,以为神助。迁霸州守,见其民游食者多,每里置一簿列其户,每户各报男女大小口数,派其舍种粟麦桑枣,纺绩之具、鸡豚之数,遍晓示之。暇则下乡,至其户簿验之,缺者罚之,于是民皆勤力,无敢偷惰,不二年,俱有恒产,生理日滋。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2:43 | 只看该作者
  明朝人张需擅长治理人民。先是担任郧州的佐吏,当地河渠淤积,水田废弃了数十年,历任太守都无法疏通,张需才到任,太守和他谈到这件事,担心疏理河渠太劳动民众,张需前往察看,说:“只要找若干人,三天就可以做完。”太守很奇怪,以为他随便说说,张需聚集到需要的人数后,各自带着器具,分别量好长度,尽力而为,果真三天就做好了。太守非常惊奇,以为有神相助。

  后来张需转任霸州太守,看见很多人民到处游食,于是在每一里放置一本簿子,列出游食者的户口,每户都要报告男女大小人口的数目,派他们一起种植米、麦、桑、枣,纺织的器具,鸡猪的数目,都明白地表示出来。

  闲暇的时候,张需就下乡去查验户簿,有短缺的就加以处罚,于是人民都勤勉努力,不敢偷懒。不到两年,人民都有恒产,生计日渐富足。

  、李若谷 赵昌言【原文】

  安丰芍陂县,叔敖所创。为南北渠,溉田万顷,民因旱多侵耕其间,雨水溢则盗决之,遂失灌溉之利。李若谷知寿春,下令陂决不得起兵夫,独调濒陂之民使之完筑,自是无盗决者。

  天雄军豪家刍麦亘野,时因奸人穴官堤为弊。咸平中,赵昌言为守,廉知其事,未问,,一旦堤溃,吏告急,昌言命急取豪家所积,给用塞堤,自是奸息。

  [冯述评]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作坝开河,劳费无算,而丹阳一路尤甚。访其由,则居人岁收夫脚盘剥之值,利于阻塞;当起坝时,先用贿存基,俟粮过后,辄于深夜填土,至冬水涸,不得不议疏通。若依李、赵二公之策,竭一年之劳费,深加开浚;晓示居民,后有壅淤,即责成彼处自行捞掘,庶常、镇之间或可息肩乎?或言每岁开塞,不独脚夫利之,即官吏亦利之,此又非愚所敢知也。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经验值规则

我爱卡APP

扫码下载 随时看帖

猜你喜欢

推荐信用卡最快一天批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