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卡首页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社区 【已关闭】信用卡 卡友水缸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楼主: w7439

[读书] 智囊全集 作者:冯梦龙

[复制链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1 | 只看该作者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会长老问民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民钱数百万,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当其时,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令洗沐,易新衣。治斋宫于河上,设绛帷床席,居女其中。卜日,浮之河,行数十里乃灭。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溺。’[边批:邪教惑人类然。]人家多持女远窜,故城中益空。”豹曰:“及时幸来告,吾亦欲往送。”至期,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长、父老皆会,聚观者数千人。其大巫,老女子也,女弟子十人从其后。豹曰:“呼河伯妇来。”既见,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不佳,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有顷,曰:“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投弟子一人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凡投三弟子。豹曰:“是皆女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旁观者皆惊恐。豹顾曰:“巫妪、三老不还报,奈何?”复欲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流血,色如死灰。豹曰:“且俟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河伯不娶妇也。”邺吏民大惊恐,自是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冯述评]娶妇以免溺,题目甚大。愚民相安于惑也久矣,直斥其妄,人必不信。唯身自往会,簪笔磬折,使众着于河伯之无灵,而向之行诈者计穷于畏死,虽驱之娶妇,犹不为也,然后弊可永革。

  【译文】

  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魏人)任邺县的长官,他会见地方上的长者,询问民间的疾苦。长老说:“最头痛的是为河伯娶亲。”

  西门豹问他们是何缘故,长老说:“邺县的三老(掌管教化的官)、廷掾(县府的助理)、每年向人民收取几百万钱,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亲,再和巫婆分享其余的钱。娶亲时,巫师到每户人家去查看,看到美女就说她应当作河伯的妻子,立即命令她沐浴,更换新衣,在河边搭建斋宫,布置红色的帐幕和床席,把美女安置在里面。选好日子,将床及床上的美女一起漂浮于河中,漂流几十里就沉没了。地方上传言:‘如果不为河伯娶亲,河水就会泛滥成灾。’很多人家都带着女儿逃到远处去,所以城里越来越空。”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2 | 只看该作者

  西门豹说:“到河伯娶亲的日子,希望你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亲。”

  娶亲的日子当天,西门豹到河边去,三老、官吏、地方领袖、里长、父老都到了,围观的有几千人。主持的是个老巫婆,她有女弟子十人,跟随在后面。

  西门豹说:“叫河伯的新娘子过来。”

  看过以后,西门豹回头对三老、巫婆及父老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去河里报告河伯,我们要再找更美的女子,后天送来。”

  就派吏卒抱起大巫婆投入河里。

  不久,西门豹说:“老太婆为什么去这么久不回来,派个弟子去催她。”又投一个弟子入河。

  不久又说:“怎么这个弟子也一去这么久?”

  于是西门豹又下令再派一名弟子去催她。前后总共投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这些人都是女子。一定是事情说不清楚。麻烦三老前去说明。”又把三老投下河。

  西门豹假装恭恭敬敬的站在河边等候。过了很久,旁观的人愈来愈害怕。

  西门豹回头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报。怎么办?”正要派廷掾和另一个豪富前去催促。两人却立刻跪下叩头,叩得头破血流,脸色一片灰白。

  西门豹说:“好吧好吧,那就再等一会儿。”

  不久,西门豹才说:“廷掾起来吧,河伯不娶亲了。”

  邺县官民都非常害怕,从此不敢再提河伯娶亲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2 | 只看该作者
  [冯评译文]为了避免淹水而替河伯娶亲,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题目。无知的百姓相信这样的谣言而苟且偷安时日已久。如果直接驳斥此事是虚妄的,人民一定不相信。只有亲自去参加娶亲盛会,又装出一副恭敬的模样,使众人明白根本不是什么河伯作祟,先前的行为都是骗人的,终于在怕死的情况下无计可施。这时就算有人赶他们去替河伯娶亲,也绝不敢再做,如此弊病才可以永久消除。

  、宋均【原文】

  光武时,宋均为九江太守。所属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诸巫初取民家男女以为公妪,后沿为例,民家遂至相戒不敢娶嫁。均至,乃下教,自后凡为祠山娶者,皆娶巫家女,勿扰良民,未几祠绝。

  【译文】

  汉光武时,宋均(安众人,字叔庠)任九江太守,所属的浚遒县有唐、后二山,居民共同立祠祭祀。当地的巫师最初娶民家的女子作山神之妻,后来一直沿用,于是民家都互相警戒不敢婚嫁。

  宋均到任后下令,以后凡是为山神娶妻,一定得娶巫师的女儿,不可骚扰一般百姓,不久山神祠就停止祭祀。

  、李德裕【原文】

  宝历中,亳州云出“圣水”,服之愈宿疾。自洛及江西数十郡人,争施金往汲,获利千万,人转相惑。李德裕在浙西,命于大市集人置釜,取其水,用猪肉五斤煮,云:“若圣水也,肉当如故。”须臾肉烂,自此人心稍定,妖亦寻败。

  【译文】

  唐敬宗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有病的人喝了以后立即痊愈。于是从洛阳到江西等数十郡的人,争着捐钱取水,获利上千万钱。

  消息传来传去,越渲染越跟真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3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李德裕(赞皇人,字文饶)在浙西,命令人用锅子装圣水,在大市场中当着众人,放五斤猪肉进去煮,他说:“如果是圣水,猪肉应该不起任何变化。”不久之后,肉煮烂了。从此人心稍微安定,妖言也随着平息。

  、赵凤进【原文】

  后唐明宗时,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学士赵凤进曰:“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即举斧碎之,应手而碎,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赖碎而止。

  [冯述评]正德时,张锐、钱宁等以佛事蛊惑圣聪。嘉靖十五年,从夏言议,毁大善殿。佛骨、佛牙不下千百斤,夫牙骨之多至此,使尽出佛身,佛亦不足贵矣。诬妄亵渎,莫甚于此,真佛教之罪人也。

  【译文】

  后唐明宗时,有和尚至西域求法,带回佛牙献给皇上。明宗在大臣面前展示,学士赵凤进说:“传说佛牙不会被水火破坏,请让臣验证它的真伪。”就拿起斧头敲击,佛牙立即破碎。当时宫中奉献佛寺的物品已达数千件,因佛牙的破碎而从此不再收藏。

  [冯评译文]明武宗正德时,太监张锐、钱宁等人用佛事迷惑武宗。

  到世宗嘉靖十五年,依夏言(贵溪人,字公谨0的建议拆毁大善殿,发现殿中收藏的佛骨佛牙,不下千百斤。佛牙佛骨多到这种地步,假使都是出自佛身,则佛也不值得珍贵了。诬蔑虚妄,亵渎神明,没有比这种情形更严重了。真是佛教的罪人啊!

  、林俊宪【原文】

  滇俗崇释信鬼。鹤庆玄化寺称有活佛,岁时士女会集,动数万人,争以金泥其面。林俊按鹤庆,命焚之。父老争言“犯之者,能致雹损稼”,俊命积薪举火:“果雹即止!”火发,无他,遂焚之。得金数百两,悉输之官。代民偿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4 | 只看该作者
  宋元丰中,陈州蔡仙姑能化现丈六金身,堂设净水,至者必先洗目而入。有廖县尉,一日率其部曲,约洗一目。及入,以洗目视之,宝莲台上金佛巍然;以不洗目视之,大竹篮中一老妪,箕踞而坐,乃叱其下,擒之。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陈州有一位蔡仙姑,能化为一丈六尺的金身。常准备净水,来到的人一定要先洗眼睛才能进入。有位廖县尉,有一天率领部下前往,约定洗一支眼睛。进入以后,用洗过的眼睛看,宝莲台上果然有高大的金佛;用没有洗过的眼睛看,却只见大竹篮中高傲地坐着一个老太婆,县尉就命部下捉拿她。

  、程珦【原文】

  程珦尝知龚州。有传区希范家神降,迎其神,将为祠南海。道出龚,珦诘之,答曰:“比过浔,浔守不信,投祠具江中,乃逆流上。守惧,更致礼,珦曰:“吾请更投之。”则顺流去,妄遂息。珦,明道、伊川之父。

  【译文】

  程珦(字伯温)曾任龚州知州。当时传说区希范家有神降临,有人迎神准备到南海立祠祭祀。路经龚州时,程珦问希范,希范回答说:“此神经过浔州时,浔州太守原本不信,把祭祀的器具投入江中,谁知祭器却逆流而上,太守害怕了,态度反而变得很恭敬。”

  程说:“我请你再投一次。”只见祭祀的器具顺流而去,这个谎言才被揭穿。

  程珦是明道先生(程颢)、伊川先生(程颐)的父亲。

  、程颢【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5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僧舍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男女聚观,昼夜杂处,为政者畏其神,莫敢禁止。程颢始至,诘其僧曰:“吾闻石佛岁现光,有诸?”曰:“"然。”戒曰:“俟复见,必先白,吾职事不能往,当取其首就观之。”自是不复有光矣。

  【译文】

  宋朝时南山的寺庙中有座石佛,有一年传说石佛的头放出光芒,远近各地男女信徒都聚集围观,日夜杂处在一起,地方官畏惧神灵,不敢禁止。

  程颢一到,就质问和尚说:“我听说石佛每年会出现一次光芒,真的吗?”

  和尚说:“真的。”

  程颢告诫他说:“等下次再出现光芒时,一定要先告诉我,我如果有职务在身不能前来,也一定拿佛首回去看。”

  从此不再听说石佛的头有光芒出现,、狄仁杰【原文】

  狄梁公为度支员外郎,车驾将幸汾阳,公奉使修供顿。并州长史李玄冲以道出妒女祠,俗称有盛衣服车马过者,必致雷风,欲别开路。公曰:“"天子行幸,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敢害而欲避之?”玄冲遂止,果无他变。

  【译文】

  唐朝狄梁公(狄仁杰)任度支员外郎时,天子将幸临汾阳,狄梁公奉命准备酒宴。并州长史(府吏的首长)李玄冲认为路经妒女祠,地方传说说有盛装车马经过的人,一定会刮风打雷,因此想避开这条路,打算另外修。狄梁公说:“天子驾临,大批车驾人马跟随,风伯为他清理尘垢,雨神为他洗刷道路,什么妒女敢伤害天子?”李玄冲因此打消念头,果然没有任何特别的事发生。

  、张昺【原文】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5 | 只看该作者

  成化中,铅山有娶妇及门,而揭幕只空舆者。姻家谓娅欺己,诉于县;娅家又以戕其女互讼,媒从诸人皆云:“女实升舆,不知何以失去?”官不能决。

  慈溪张进士昺新任,偶以勘田均税出郊,行至邑界。有树大数十抱,荫占二十余亩,其下不堪禾黍。公欲伐之以广田,从者咸谏,以为“此树乃神所栖,百姓稍失瞻敬,便至死病,不可忽视也”。公不听,移文邻邑,约共伐之。

  邻令惧祸,不从。父老吏卒复交口谏沮,而公执愈坚。

  期日率数十夫戎服鼓吹而往,未至数百步,公独见衣冠者三人拜谒道左,曰:“我等树神也。栖息此有年矣,幸垂仁相舍。”公叱之,忽不见。命夫运斤,树有血出,众惧欲止。公乃手自斧之,众不敢逆。创三百,方断其树。

  树颠有巨巢,巢中有三妇人,堕地,冥然欲绝。命扶而灌之以汤,良久始苏。问:“何以在此?”答曰:“昔年为暴风吹至,身在高楼,与三少年欢宴,所食皆美馔。时时俯瞰楼下,城市历历在目,而无阶可下。少年往来,率自空中飞腾,不知乃居树巢也。”公悉访其家还之。中一人,正舆中摄去者,讼始解。

  公以其木修公廨数处,而所荫地复为良田。

  [冯述评]《田居乙记》载,桂阳太守张辽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扶疏盖数亩地,播不生谷。遣客伐之,血出,客惊怖,归白辽。辽大怒曰:“老树汗出,此何等血?”因自行斫之,血大流洒。辽使斫其枝,上有一空处,白头公可长四五尺,忽出往赴辽。辽乃逆格之,凡杀四头。左右皆怖伏地,而辽恬如也。徐熟视,非人非兽,遂伐其木。其年应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事与此相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16 | 只看该作者
  县有羊角巫者,能咒人死。前令畏祸,每优礼之。其法,书人年甲于木橛,取生羊向粪道一击,羊仆人死。张昺知之不发。一日有老妇泣诉巫杀其子,张昺遣人捕巫,巫在山已觉,谓其徒曰:“张公正人,吾不能避,吾命尽矣。”乃束手就缚。至,杖百数,无损,反伤杖者手。张昺释其缚,谓之曰:“汝能咒杖者死,复咒之生,吾即宥汝。”试之不验,遂收之狱。夜半,烈风飞石,屋瓦索索若崩。张昺知巫所为,起正衣冠,焚香肃坐。及旦,取巫至庭,众皆以巫神人,咸请释之。张昺不许,厉声叱巫。巫悚惧,忽堕珠一颗,光焰烛庭;又堕法书一帙,如掌大。张昺会僚属,焚其书,碎其珠,问曰:“今欲何如?”巫不答,即仆而死。众请舁出之,张昺曰:“未也。”躬往瘗于狱中,压以巨石。时暑月,越三日,发视,腐矣。巫患遂息。

  [冯述评]巫之术,亦乘人祸福利害之念而灵。张昺绝无疑畏,故邪术自不能入。

  有道士善隐形术,多淫人妇女。公擒至,痛鞭之,了无所苦,已而并其形不见。公托以他出,径驰诣其居,缚归,用印于背,然后鞭之,乃随声呼嗥,竟死杖下。

  【译文】

  明宪宗成化年间,铅山有人娶亲到家后,揭开轿帘一看,只有空轿子。男方认为女方骗婚,就告到县府;女家又认为女儿受害,于是互相缠讼。媒婆及随嫁的人都说:“女子确实上了轿,不知道为什么不见了。”县官无法决断。

  慈溪进士张昺(字仲明)新上任,偶然为了勘察田赋到郊外,一直走到县界,看见一棵大树,树身约十人环抱,树荫占了二十多亩地,栽什么作物都不生长,不能作为耕地。张昺想砍了这棵树以增加耕地,随从都劝他,说这棵树有神明降临,百姓稍有不敬,便会生病死亡,不可忽视。张昺不听,发公文给邻县县令,约定共同砍伐大树。

  邻县县令怕有灾祸降临,不肯依从。父老吏卒又一再劝阻,张昺的心意却更加坚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1 | 只看该作者
  到了预定日期,张昺率领数十名壮丁,穿着军服,吹奏鼓乐前往。离大树还有数百步远,张昺看见三位穿戴官服的人,在路边拜见,道:“我们是树神,已经在这棵树上栖息很多年了,希望大人仁慈为怀,放过我们。”

  张昺大声叱喝,三人忽然不见。于是命令壮丁运斧砍伐,树身有血流出来,众人害怕,要停下来,张昺亲自砍伐,众人不敢阻止,砍了三百斧才把它砍断。

  树顶有一个很大的巢,中有三个妇人,坠落地面,昏死过去,张昺命令人将她们扶起,灌以热汤,很久才醒过来。问她们为什么会在树上,她们回答说:“以前被暴风吹到上面,发觉身处高楼之上,和三个少年一起饮酒作乐,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常常向楼下俯瞰,城市历历在目,却没有楼梯可下。少年往来,都从空中飞翔,所以不知道是住在树巢。”

  张昺问清楚她们住家,都把她们送回去,其中一人正是在轿子中失去踪影的。这件讼案因而得到解决。张昺用这些木材修了好几处官府,而树荫底下那块地也变为良田。

  [冯评译文]《田居乙记》记载,桂阳太守张辽居家买田,田中有一棵大树,树身约十余人合抱,枝叶茂盛遮盖好几亩地,不能生产谷物。张辽找人来砍伐,树有血流出来。砍伐的人非常恐惧,回来告诉张辽。张辽很生气地说:“老树出汗,哪里是血?”因而自己砍伐,血大股地流出来。砍树枝时,上面有一个空处,约四、五尺身长的白头老人忽然出来奔向张辽,张辽迎面格斗,一共砍下四个头。左右都恐惧得伏在地上,张辽仍毫不在乎。仔细看清楚,既不像人又不像兽,于是将这棵树砍了。这一年,张辽升任司空、侍御史及兖州刺史等职,和张昺的事相似。

  铅山县有一个羊角巫师,能诅咒人死。任县令怕招来祸害,往往很礼遇他。这个巫师害人的方法是,将人的生辰年月日写在一根短木上,向活羊的尾部一击,活羊倒地后,人也就死了。

  张昺知道了,先不揭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7439 于 2013-6-6 19:54 编辑

  孔道辅[字原鲁]知宁州,道士缮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数出近人,人以为神。州将欲视验上闻,公率其属往拜之,而蛇果出,公即举笏击杀之。州将以下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由是知名天下。
  【译文】
  宋朝人孔道辅(字原鲁)任宁州知州时,有个道士缮真武像,面前经常有蛇穿梭而行,屡次出来靠近别人,人们都认为有神灵下降。宁州将领想将巡视情形向皇帝报告,孔道辅率领部属前去拜访。蛇真的从画中爬出来,孔道辅立即拿出笏来把蛇打死。将军以下等人都非常惊奇,不久又都非常佩服,从此孔道辅天下闻名。
  、戚贤【原文】
  戚贤初授归安县。县有“萧总管”,此淫祠也。豪右欲诅有司,辄先赛庙,庙壮丽特甚。一日过之,值赛期,入庙中,列赛者阶下,谕之曰:“天久不雨,若能祷神得雨则善。不尔,庙且毁,罪不赦也。”舁木偶道桥上,竟不雨,遂沉木偶,如言。又数日,舟行,忽木偶自水跃入舟中,侍人失色走,曰:“萧总管来,萧总管来!”贤笑曰:“是未之焚也!”命系之,顾岸傍有社祠,别遣黠隶易服入祠,戒之曰:“伺水中人出,械以来。”已而果然,盖策诸赛者心,且贿没人为之也。
  【译文】
  明朝时戚贤(全椒人,字秀夫)初任归安县令,县中有一座萧总管庙,是一座不法的庙宇。地方上有权势的人如果想诅咒官吏,就先举行庙会,把庙装饰得非常壮丽。
  一天,戚贤经过萧总管庙,正逢举行庙会,他走进庙中,站在阶下对众人说:“很久没下雨了,你们如果能祈神得雨我就放过你们,若做不到,庙就要拆毁,你们的罪过我也绝不宽贷。”
  于是派人把庙里的神偶抬到陆桥上,仍然没有下雨,就把神偶沉入溪流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5 | 只看该作者
  几天后,戚贤乘船经过该处,忽然间,神偶从水里跳入船中,侍从大惊失色,争相逃避道:“萧总管来了!萧总管来了!”

  戚贤笑着说:“这是因为还没有将它烧毁的缘故。”

  立刻命人把它先绑起来。

  戚贤看见岸边有一土神祠,于是另外派一个灵慧的小吏,换了便衣藏在祠中,吩咐他说:“等到水中有人冒出来,就把他捉来。”后来果然抓到一个人,原来是因为那些举行庙会的人不想庙会停止,就请善于潜水的人装神弄鬼。

  、黄震【原文】

  震通判广德,广德俗有自婴桎梏、自拷掠,而以徼福于神者。震见一人,召问之,乃兵也,即令自状其罪。卒曰:“无有也。”震曰:“尔罪必多,但不敢对人言,故告神求免耳。”杖而逐之,此风遂绝。

  [冯述评]吾郡杨山太尉庙,在东城,极灵,专主人间疮疖事,香火不绝,而六月廿四日太尉生辰尤盛。万历辛丑、壬寅间,阊门思灵寺有老僧梦一神人,自称周宣灵王,“今寓齐门徽商某处,乞募建一殿相安,当佑汝。”既觉,意为妄,置之。三日后,梦神大怒,杖其一足。明日足痛不能步,乃遣其徒往齐门访之,神像在焉。

  此像在徽郡某寺,最着灵验,有女子夜与人私而孕,度必败,诈言半夜有神人来偶,其神衣冠甚伟。父信然,因嘱曰:“神再至,必绳系其足为信。”女以告所欢,而以草绳系周宣灵王木偶足下,父物色得之,大怒,乃投像于秽渎之中。商见之,沐以净水,挟之吴中,未卜所厝,是夜梦神来别。

  既征僧梦,乃集同侣舍材构宇于思灵寺,寺僧足寻愈。于是杨山太尉香火尽迁于周殿,远近奔走如骛。太守周公欲止巫风,于太尉生辰日封锢其门,不许礼拜,而并封周宣灵王殿。逾月始开,则周庙绝无肸飨,而太尉之香火如故矣。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5 | 只看该作者
  夫宣灵之灵也,能加毒于老僧,而不能行报于女子之父;能见梦于徽商,而不能违令于郡守之封,且也能骤夺一时之香火,而终不能中分久后之人心,岂神之盛衰亦有数邪?抑灵鬼凭之,不胜阳官而去乎?因附此为随俗媚神者之戒。

  【译文】

  宋朝人黄震(慈溪人,字东发)任广德通判时,广德地方有一种习俗,将自己的婴儿加上手铐,自己拷打,然后向神明求福。黄震见一人正在做这种事,就叫他来问,没想到居然是个士兵。黄震命令他自己说明罪状,士兵说:“没有。”

  黄震说:“你的罪一定很多,但不敢对别人讲,所以祈求神明赦免你的罪。”

  于是命人用杖打他之后,再把他赶走,从此这种风气才断绝。

  [冯评译文]我家乡杨山有座太尉庙,在东城,很灵,专治人间疖疮病症,香火不断,而六月廿四日是太尉生辰,香火更盛。

  万历辛丑、壬寅年间(二九/三十年),城里思灵寺有一个老和尚,梦见一个神,自称是周宣灵王,现在住在齐门徽郡某商人处,求老和尚帮忙募款建一座庙安居,一定会保佑他。老和尚醒来后,心想是梦嘛,无凭无据的,于是不加理会。三天后,老和尚梦见神很生气,用杖打他的一只脚,第二天,老和尚脚痛得不能走路,就派他的徒弟到齐门去查看,神像果然在那里。

  这座神像原来在徽郡的某寺,一向灵验出名。有个女子半夜和人私通而怀孕,预料事情一定败露,就骗她父亲说半夜有神来找她作伴,此神相貌雄伟,衣冠整齐,父亲信以为真,嘱咐她说:“神再来时,用绳子绑在神脚上以作证。”女子将这句话告诉情人,于是用草绳系在周宣灵王木偶脚上。女子的父亲到处找寻,找到周宣灵王,非常生气,将神像丢进脏水沟里。商人见到了,捡起来洗干净,带回吴县,尚未选好安置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7 | 只看该作者
  宋真宗时,西京谣传有妖物形状如草帽,夜晚飞入民家,又变为狗狼的模样,会伤害人。民间非常恐惧,每晚都关紧门躲着,执着武器以自卫。

  有一晚京师人民又谣传帽妖来了,通宵达旦的叫嚷喧噪。

  真宗下令悬赏,招募告发作怪的人。应天府知府王曾(益都人,字孝先)命人将里门打开,有人敢大叫的就逮捕,妖怪就不再出现了。

  张咏任职成都时,民间谣传有白头老翁会吃人。张咏命部属到市场上去查访,有人谈论这件事最起劲的,要他立刻查证逮捕。第二天抓到一个人,张咏命令立刻公开处死,当天就谣言止息了。

  张咏说:“谣言一起,妖气就乘机而作。妖怪有形,谣言有声,阻止谣言的技巧,在于当下果断的处理,而不在用厌胜作法去邪。”

  [冯评译文]明穆宗隆庆年间,吴郡一带有狐狸精害人,不只变化各种化身,也使很多人生病。居民都在夜间敲锣守夜,偶尔看见一只猫,一只鸟,也要狂叫一番。有个道士自称能收服狐狸精,卖符给人悬挂,很灵。太守命人捉拿这个道士来审问,果然就是他用妖法剪纸变为狐狸精,当场用杖打死他,妖法就立刻停止。这位太守就是效法王曾,张咏的才智。

  、钱元懿【原文】

  钱元懿牧新定,一日里闾间辄数起火,居民颇忧恐。有巫杨媪因之遂兴妖言,曰:“某所复当火。”皆如其言,民由是竞祷之。元懿谓左右曰:“火如巫言,巫为火也。宜杀之。”乃斩媪于市,自此火遂息。

  【译文】

  五代人钱元懿(吴越•临安人,字秉徽)任新定县令时,有一天,闾里之间发生数起火灾,居民非常惊恐。有个巫婆姓杨,四下宣传妖言说:“某处又会失火。”结果她的话都应验,人民因而求她保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7 | 只看该作者
  钱元懿对左右的人说:“起火的地方都是巫婆说过的地方,这火是巫婆放的。应该杀掉。”

  于是在刑场公开处死巫婆,从此火灾不再发生。

  、苏东坡【原文】

  苏东坡知扬州,一夕梦在山林间,见一虎来噬,公方惊怖,一紫袍黄冠以袖障公,叱虎使去。及旦,有道士投谒曰:“昨夜不惊畏否?”公叱曰:“鼠子乃敢尔?本欲杖汝脊,吾岂不知汝夜来术邪?”[边批:坡聪明过人。]道士骇惶而走。

  【译文】

  苏东坡任扬州知州时,有一天晚上,梦见在山林之间,看见一头老虎来咬他,苏东坡正紧张恐惧时,有一个人穿着紫袍、戴着黄帽,用袖子保护苏东坡,大声叱喝老虎离开。天亮后,有个道士来拜见苏东坡,说:“昨天晚上你没有受惊吓吧?”

  苏东坡大骂说:“鼠辈,竟敢如此,我正打算抓你来杖责一番,我难道不知道你昨夜来施用邪术吗?”道士吓得赶快离开。

  、张田【原文】

  张田知广州,广旧无外郭,田始筑东城,赋功五十万。役人相惊以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逻者戒曰:“今日有白衣出入林间者谨捕之。”如言而获。

  [冯述评]嘉靖中,京师有物夜出,毛身利爪,人独行遇之,往往弃所携物,骇而走。督捕者疑其伪,密遣健卒诈为行人,提衣囊夜行。果复出,掩之,乃盗者蒙黑羊皮,着铁爪于手,乘夜恐吓人以取财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8 | 只看该作者
  近日苏郡城外,夜有群火出林间或水面,聚散不常,哄传鬼兵至,愚民呜金往逐之;亦有中刺者,旦视之,藁人也。所过米麦一空,咸谓是鬼摄去,村中先有乞食道人传说其事,劝人避之。或疑此道人乃为贼游说者,度鬼火来处,伏人伺而擒之,果粮船水手所为也。搜得油纸筒,即水面物。众嚣顿息。

  【译文】

  宋朝人张田(澶渊人,字公载)任广州令时,广州旧时没有外城,张田任上才开始修筑东城。需要征发五十万的人力,被征发筑城的人之间互相惊扰,说晚上看到白虎出现。张田心知是谣言,召来巡逻的人说:“今天要是有白衣人在树林中出入,一定要逮捕他。”果然晚上捕获一个白衣人。

  [冯评译文]明世宗嘉靖年间,京师里夜晚有怪物出现,全身是毛,又有锐利的爪子,独行的人遇到,往往惊骇得丢弃所携带的财物逃跑。捕盗的吏员怀疑是人假扮,秘密派遣健壮的士卒假装行人,提着行李夜行,怪物果然又出现。士卒冲上去捕捉,原来是蒙着黑羊皮、戴着铁爪的强盗,趁夜里恐吓人以抢夺财物。

  近来苏州城外,夜里有一簇簇的火光在树林间或水面上出现,聚散无常。传说是鬼兵来到,愚民都敲着锣去追逐,还有人感觉自己刺中某物,白天一看,原来只是假人。这些火光所经过的地方,米麦粮食一扫而空,民众都认为是被鬼取走了。村子里先有一个乞食道人来宣扬这件事,劝人要逃避,有人怀疑这个道人是为盗贼游说的人。于是算好鬼火出现的地方,派人埋伏,伺机擒捕,原来是运粮船的水手假扮的。又搜出油纸筒,就是漂流水面燃烧的东西,众人的谣传立即平息。

  、隋郎将【原文】

  隋妖贼宋子贤潜谋作乱,将为无遮佛会,因举火袭击乘舆。事泄,鹰扬郎将以兵捕之。夜至其所,绕其所居,但见火坑,兵不敢进。郎将曰:“此地素无坑,止妖妄耳。”乃进,无复火矣,遂擒斩之。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9:59 | 只看该作者

  陆贞山粲所居前有小庙,吴俗以礼“五通神”,谓之“五圣”,亦曰:“五王”。陆病甚,卜者谓五圣为祟,家人请祀之。陆怒曰:“天下有名为正神,爵称侯王、而挈母妻就人家饮食者乎?且胁诈取人财,人道所禁,何况于神?此必山魈之类耳。今与神约,如能祸人,宜加某身。某三日不死,必毁其庙!”家人咸惧。至三日,病稍间,陆乃命仆撤庙焚其像。陆竟无恙。其家至今不祀“五圣”。

  [冯述评]子云“智者不惑”。其答问智,又曰:“敬鬼神而远之。”然则易惑人者,无如鬼神,此巫家所以欺人而获其志也。今夫人鬼共此世间,鬼不见人,犹人不见鬼,阴阳异道,各不相涉。方其旺也,两不能伤。[边批:确论。]及其气衰,亦互为制。惟夫惑而近之,自居于衰而授之以旺,故人不灵而鬼灵耳。西门豹以下,可谓伟丈夫矣。近世巫风盛行,瘟神仪从,侈于钦差;白莲名牒,繁于学籍。将未来知所终也,识者何以挽之?

  【译文】

  明朝人陆贞山(陆粲,长州人)所住的房子前面有一座小庙。吴县的习俗很多人敬拜五通神(邪神的名称),称之为五圣,又称为五王。陆贞山病重时,为他占卜的人说是五圣在作祟,家人于是请陆贞山去祭拜。陆贞山生气地说:“天地之间有号称是正神,爵位称侯称王,却带着母亲妻子去别人家吃饭的吗?而且威胁诈骗人民的财物,连在人间都不允许,更何况是神?这一定是山妖之类作怪罢了!现在我就和这神约定,如果能降祸给人,就降在我身上;如果三天害我不死,一定拆毁他的庙。”家人都很恐惧。到第三天,病情稍微好转,陆贞山就命令仆人拆除神庙,烧毁神像,而陆贞山竟然没事。于是他的家人至今都不祭祀五圣。

  [冯评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凡事不会疑惑。”又说:“尊敬鬼神,但是要远离它们。”然而最容易迷惑人的莫如鬼神,这就是巫人用来欺骗人而获利的手段。

微信公众号搜索:我爱卡,最新信贷信息,尽在我爱卡唯一官方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人鬼共处于世间,鬼见不到人,就如人见不到鬼一般。阴阳不同道,彼此不相关。当它们气旺时,双方都不会受伤害;等到他们气衰时,也互相牵制。只有迷惑鬼神而去接近鬼神的人,自己甘心居于气衰的境地,而给鬼神有压制自己的机会,才会有人不灵而鬼灵的说法。

  从西门豹以下的这类破除鬼神迷信的人,可算是大丈夫。

  近世巫术的风气盛行,邪神的随从比钦差大臣(皇帝派遣办事的人)1还多,白莲教教徒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还多,将来不知道怎么办。有远见的人要如何来挽救呢?

  、魏元忠【原文】

  唐魏元忠未达时,一婢出汲方还,见老猿于厨下看火。婢惊白之,元忠徐曰:“猿愍我无人,为我执爨,甚善。”

  又尝呼苍头,未应,狗代呼之。又曰:“孝顺狗也,乃能代我劳!”

  尝独坐,有群鼠拱手立其前。又曰:“鼠饥就我求食。”乃令食之。

  夜中鸺鶹鸣其屋端,家人将弹之。又止曰:“鸺鶹昼不见物,故夜飞,此天地所育,不可使南走越,北走胡,将何所之?”其后遂绝无怪。

  【译文】

  唐朝人魏元忠尚未显达时,家中有一个婢女出去汲水回来,看见老猿猴在厨房里看火,婢女惊奇地告诉魏元忠。魏元忠不慌不忙,缓慢地说:“猿猴同情我没有人手,为我煮饭,很好啊!”

  又曾经叫仆人,仆人没有答话,而狗代他呼叫。魏元忠说:“真是孝顺的狗,为我代劳。”

  一次魏元忠曾在家中独自坐着,有一群老鼠拱手站在他的前面。魏元忠说:“老鼠饿了,来向我求食物。”就命令人拿食物喂老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4 | 只看该作者
  今有司积谷之法,亦社仓遗训,然所积只纸上空言,半为有司干没,半充上官,无碍钱粮之用。一遇荒歉,辄仰屋窃叹,不如留谷于民间之为愈矣。噫!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

  “今之抚按有第一美政所急当举行者;要将各项下赃罚银,督令各府县尽数籴谷;其有罪犯自徒流以下,许其以谷赎罪。大率上县每年要谷一万,下县五千。两直隶巡抚下有县凡一百,则是每年有谷七十余万,积至三年,即有二百余万矣。若遇一县有水旱之灾,则听于无灾县分通融借贷,俟来年丰熟补还,则东南百姓可免于流亡,而朝迁于财赋之地永无南顾之忧矣。善政之大,无过于此!”

  【译文】

  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粮食,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施救,夏天从社里的谷仓借米粮,冬天加利息偿还。歉收时免除一半利息,大饥荒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米全数还给州府,尚有储米三千一百石,做为社仓,不再收利息。所以虽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担心缺乏粮食。孝宗于是下诏,使朱熹的社仓法在各路推行。

  [冯评译文]陆象山(名九渊)说:

  “社仓固然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然而要常年丰收,这种制度才可保持长久,如果不是可常年丰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则社仓的米只有借出而没有收入,来年播种时缺少种子,仍然没有办法施救。不如同时设立一个平籴仓,丰收时买入米粮,防止价贱伤农的祸害;歉收时出售米粮,以防止富家屯积粮食,抬高价格来获取暴利。把买进来的米粮分存两个仓库,其中一个仓库的存粮保留起来,不随便使用,以为歉收的年头所用,用这种方法来替代动辄匮乏的社会,显然比较实用。”

  顺从人民的方便,是社仓法;强制人民听从的,则是青苗法。是因为前者主张利民,后者主张利国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5 | 只看该作者
  [冯评译文]任用富民而不过分剥削他们,实在是最佳的经世安民的方法,然而这也由于程明道廉洁爱民的心,一向受人民信任的缘故。不然政令尚未实施,而流言已满天飞了。

  、周忱【原文】

  周文襄公巡抚江南,时苏州逋税七百九十万石。公阅牒大异,询父老,皆言吴中豪富有力者不出耗,并赋之贫民,贫民不能支,尽流徙。公创为平米,官田民田并加耗。苏税额二百九十余万石。公与知府况钟曲算,疏减八十余万。旧例不得团局收粮,公令县立便民仓水次,每乡图里推富有力一人,名粮长,收本乡图里夏秋两税,加耗不过十一。又于粮长中差力产厚薄为押运,视远近劳逸为上下,酌量支拨,京、通正米一石支三,临清、淮安、南京等仓以次定支,为舟樯剥转诸费。填出销入,支拨羡余,各存积县仓、号“余米”。米有余,减耗,次年十六征,又次年十五,更有羡。

  正统初,淮、扬灾,盐课亏,公巡视,奏令苏州等府拨剩余米,县拨一二万石,运贮扬州盐场,准为县明年田租,听灶户上私盐给米。时米贵盐贱,官得积盐,民得食米,公私大济。公在江南二十二年,每遇凶荒,辄便宜从事,补以余米,赋外更无科率。凡百上供,及廨舍、学校、贤祠、古墓、桥梁、河道修葺浚治,一切取给余米。

  [冯述评]其后户部言济农余米,失于稽考,奏遣曹属,尽括余米归之于官。于是征需杂然,而逋负日多。夫余米备用,本以宽济,一归于官,官不益多而民遂无所恃矣。试思今日两税,耗果止十一乎?征收只十五,十六乎?昔何以薄征而有余,今何以加派而不足,江南百姓安得不尸祝公而追思不置也。

  何良俊曰:

  “周文襄巡抚江南一十八年,常操一小舟,沿村逐巷,随处询访。遇一村朴老农,则携之与俱卧于榻下,咨以地方之事。民情土俗,无不周知。故定为论粮加耗之制,而以金花银,粗细布,轻赍等项,裨补重额之田,斟酌损益,尽善尽美。顾文僖谓‘循之则治,紊之则乱’,非虚语也。自欧石冈一变为论田加耗之法,遂亏损国课,遗祸无穷。有地方之责者,可无加意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钛金卡

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3686
主题
18
帖子
1300
信用币
3780
注册时间
2011-6-3

展开全部枚勋章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6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明朝人周文襄公(周忱,字恂如,吉水人,谥文襄)任江南巡抚时,苏州地方欠税有七百九十万石。文襄公阅览公文后非常惊异,询问地方父老,都说是吴郡地方富豪有财力的人不肯缴纳运送途中折损的耗米,转由贫民负担。贫民缴交不出,只好流离四散。

  文襄公于是首创平米的方法,官田,民田一律加征运送折损的数量。苏州的税额有二百九十余万石,文襄公与知府况钟(靖安人,字伯律)详细计算,[好帮手。]宽减八十多万石。

  依照旧例,团局不可收粮,文襄公命令各县设立便民仓。水边屯驻所每乡在村里役吏中,推选一个有力的人,称之为“粮长”,负责征收本乡村里夏秋两季的税,加收耗米比例不得超过十分之一。

  此外,又在粮长之中依财力的多寡选派押运的人,视路途的远近与劳力的份量支付酬劳,运到京师、通州应交米粮的数量一石支付三斗,临清、淮安、南京等仓,依同样标准订定支付数目,做为舟船转运的各种费用。

  整顿支出和收入,支付后所余的米,分别存积在县仓,称之为“余米”。所收得所米粮立刻超出原来折损的部份,第二年超收得十分之六,第三年又超收十分之五,米粮遂剩余更多。

  英宗正统初年,淮阳有灾害,盐税亏损。文襄公巡视时,奏请朝廷诏令苏州等府拨付余米,每县拨十二万石,运到扬州盐场,可抵第二年的田租,听任制盐人家缴私盐来换取米。当时米价贵,盐价廉,官府可以存盐,而人民有米吃,公私都得到好处。

  文襄公在江南二十二年之间,每遇凶灾荒年,就相机行事,用余米来补救。除了田赋之外,没有征收任何额外的税,凡是各种进贡,及官署、学校、祠堂、古墓、桥梁、河道的修理整治,一切都从余米支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经验值规则

我爱卡APP

扫码下载 随时看帖

猜你喜欢

推荐信用卡最快一天批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