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情况最严重,收到罚单数量最多,共计227张,罚单金额为9757.96万元,罚单数量和被罚金额均较2019年大幅上升。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设银行,罚单数量为124张,被罚金额为6609万元。
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一共收到罚单421张,罚单金额总计5.11亿元。在股份制银行梯队中,中国民生银行在罚单金额上领先,罚单金额高达1.13亿元,其中在7月收到了全年度全行业最高罚单,罚单金额高达1.08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亿元罚单外,千万元计的罚单也频出。例如,2020年2月20日,北京银保监局给
中信银行开出合计2020万元罚款,根据披露的信息,中信银行存19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13条涉及房地产。这也是中信银行第三年领到超两千万元的大额罚单。
城商行被罚金额18582.7万,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被罚均过千万
在城商行当中,2020年共收到罚单398张,罚单金额共计18582.7万元。其中,江苏银行罚单数量最多,达到31张,其次是贵阳银行,收到罚单22张。
罚金来看,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均超千万,分别为2042.16万元、1403.5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14日,上海银行因2014年至2019年间存在的2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上海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合计罚没1652.15万元。处罚信息显示,上海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委托贷款业务、内保外贷业务均存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问题。包括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审批转让不符合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信贷资产等,且"监事会履职严重不到位。"这也是上海银行登陆上交所以来收到的最大罚单。
据统计2020年全年银保监系统共开出13张千万级别的罚单,上海银行占了一席。与其他几家被罚的银行类似,上海银行的违规行为也涉及房地产领域,具体为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此外,被罚金额较多的还有龙江银行和贵阳银行。
农商行违规占比超60% 武汉农商行被罚最重
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其他银行机构,收到的处罚更重。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收到罚单高达2184张,罚金37731.95万元;罚单数量占整个银行业罚单比重的60%。
从处罚金额上看,农村金融机构被罚数额巨大者比比皆是。被罚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有27家。其中被罚最多的是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该行因20项违规事由被罚938万元。其余被罚较多的还有北京农商行、贵阳农村商业银行,罚款金额均超过600万。
针对农商行违规问题连续占比过半的原因,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专家武建强向发现网表示,“农商行违规问题连续占比过半,固然与农村金融机构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高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无不是出在公司治理缺失或薄弱之根子上。具体表现为:战略定位不够科学清晰,治理主体履职能力不匹配,“内部人控制”较为普遍 ,“外部人控制”一定程度存在,外部干预时有发生等。《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评级结果呈正态分布。评级结果为1-5级的2106家,占比47.9%;6-7级的1749家,占比39.8%;8-D级的高风险金融机构545家,占比12.4%,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评级结果最好,农合机构(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78家、189家、11家,数量占本类型机构比例分别为12.1%、27.5%、39.3%。经济金融血脉相连、共生共荣。”
“因此,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亟需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自律”打基础练内功,注重“他律”严监督促纠偏,促使公司治理既要“形”似更要“神”至。”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缺失问题,上述监管专家表示,“可从两大方面着手,一个是内部治理,另外一个就是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上重在自律。强化内部治理主要依靠机构自身建立完善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治理制衡机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
具体来说,首先,要着眼“有形”,健全规制。近年来金融反腐大潮涉及者众,而农金机构成为重灾区。如今年某省农信系统半年之内7名高管相继落马,尽管风险成因复杂,但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缺失或失效。此外,部分农金机构忘记本源、偏离主业,出现“抓大放小”、“离乡弃农”等倾向,与制度缺失不无关系。为此,要坚持党管金融,农金机构应将党的领导和建设内嵌融入到公司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将股东支农支小服务承诺写入公司章程中,扎根当地、回归本源。同时,根据公司章程及时修订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薪酬绩效、履职评价、资本管理等,确保制度的合规性及适用性。
其次,要着眼“有神”,严格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落实。目前部分农金机构制度形同虚设,执行缺乏刚性。对此,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引进认同战略定位的优质法人入股,推动“三会一层”尽职归位、有效制衡、协调运作。发挥股东大会职能,对董事会、监事会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强化董事会核心作用,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管理和监督,注重独立董事作用发挥,切实解决独立不“懂事”、“懂事”不独立之怪象;提升监事会独立性与监督作用,约束董事、管理层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并落实向监管机构报告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沟通,发挥激励约束机制作用,围绕专注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实施绩效考评改革,防控多层委托代理链条中代理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外部治理上重在他律。农金机构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这不单单指构建内部约束机制,外部监管、社会监督等外部约束机制也是农金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强化治理监管。贯彻落实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稳步推进《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通过非现场监管、监管评价、现场检查等手段加强对农金机构公司治理的评估、指导与督促,定期评估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存在的重大缺陷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筑牢治理风险防火墙。
另一方面畅通渠道,注重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和各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支持和保护消费者、员工、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向董事会、监事会投诉举报违法违规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更积极主动地指导、帮助、督促上市农金机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水平,在遵守商业原则前提下,积极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发现网记者 罗雪峰 研究员 周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