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追溯到2019年6月15日。 从这一天开始,包括终端用户自选、APP用户自选、微信公众号自选、优惠券自选等各类衍生手段全部失效。手动挡进入自动档的时代。
当然,自动挡依然是一机多户,同样也是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监管的第一只鞋子已经落地,第二只不会太远。 果然,它来了。
2020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出,主要内容涉及4个方面。 一、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 二、特约商户管理 三、收单业务监测 四、监督管理 对于卡圈最大影响的肯定是第一点,因为第一点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严格监管一机多户。 但与往常不同的是,本次《通知》要求清算机构将一机多户问题从收单机构追溯到终端生产厂商。 “清算机构应建立生产厂商评估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抽查。发现生产厂商未按要求生产银行卡受理终端、报送终端序列号登记信息,或存在协助收单机构违规开展移机、设置“一机多码”、“一机多户”等情形的,清算机构应对生产厂商采取限期整改、降低评估等级直至停止合作等措施。” 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条码支付终端监管金融化。 根据《通知》对收款条码的监管要求显示:“对于银行、支付机构为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区分个人、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类型制定相应规则。对于个人收款条码,应明确条码有效期、同一个人的收款条码数量、收款笔数和金额等要求;对于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应明确使用场景、同一特约商户的收款条码数量等要求。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应使用特约商户收款条码。
也就是说,收款数额特别巨大的个人码,以后也可能会被重点监管。
其它的内容主要是加强商家以及交易信息的核查监管,估计各支付公司要开始头疼了。 去年6月自选取缔的影响至今,这次虽然只是草案,也已经能感觉到监管加大的趋势。草案征求意见截止到7月8日,正式文件推出到执行,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支付行业肯定会有相关改变,但是随着监管越加严厉,和薅羊毛一样,当下早动手早吃果子,晚了,什么毛也捞不着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毛三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