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和客户行为深刻变革,银行网点功能和服务面临着巨大冲击。
一方面,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为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服务方式提供强大支撑,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支行,95%以上零售业务可通过手机办理。另一方面,客户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客户偏爱数字化、移动式的服务体验,网点难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2019年,我国银行业平均离柜率已经高达89.7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排斥聚集”成为常态,“非接触式银行”服务兴起将加剧银行网点式微。
从更深层次看,随着技术创新和金融开放,我国银行市场进入门槛逐步降低,客户获取信息来源增加,信息获取成本下降,作为支付中介和融资中介的商业银行原有金融中介优势减弱,网点在银行战略和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弱化是难以扭转的。正如一些银行家所言:“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服务。”
尽管如此,对银行和客户而言,网点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要反对“网点中心论”,也要反对“网点无用论”。网点转型不仅要从减少客户排队时间、改造营业厅堂、规范产品销售流程等具体问题着手,更要从发展战略、公司治理、业务转型、体制机制等制度设计入手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是要做好合理规划,推动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和资源整合,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以此为契机,推动银行从资金中介转向服务中介,成为金融服务的综合提供商,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