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信用卡领域也不例外。 那今天大草就来聊聊,疫情对信用卡的5大影响。
1、新增客户乏力,交易量暴跌 现在大家的焦点都放在疫情上,别的事情都被忽略。 满脑子都在买口罩买菜,谁还有心思办信用卡? 再说了,很多银行网点都没开门,工作人员想营销都没机会。
网点难以出业绩,客户办卡又没意愿,线上线下都有影响。 毫无疑问,这段时间的新增客户数据,会非常非常难看。
银行都喜欢客户多刷卡,客户刷得多,银行赚得多。 但这个春节,大家都躲在家里,去哪里消费。 平时刷卡的热门大户,如餐饮商场,都惨不忍睹。
当然除了真实的商户交易,还有虚假的套现客户。 这事就很尴尬,商家都没营业,你的账单还是酒楼夜总会,不觉得突兀吗? 有不少人怕被银行侦测到,都已经停止手头作业了。 于是乎,真的没有,假的心虚。 双管齐下,惨得暗无天日!
2、逾期显著上升,催收难度加大 信用卡逾期分为两类,推迟还款和无力还款。 因疫情感染隔离或防控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还款的,各大银行都给了很好的政策。 在延迟还款、息费减免以及征信异议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部分客户只是临时性拖欠,财务状况还是好的。 重点是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缺钱客户。
大家心照不宣,那些逾期用户的信用卡,大多数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套现。 靠信用卡来维持资金周转,是很多人的常态。 疫情啥时能结束谁也说不准,像我上次说的滴滴司机的车贷,上班族的按揭贷款,餐饮老板的租金备菜等,一旦几个月的现金流跟不上,他们的资金链就可能断裂,全面逾期。 有些人的债务,原本是打算靠卖房卖车来偿还的,但现在的局面,就算你有资产,也不好变现了。 出现了逾期,客户不好过,银行也不好过。 首先是催收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好开展。银行催收电话得录音,客户资料得保密,注定催收不能远程家里办公。 另外在疫情之下,处处暖新闻正能量,你催收力度不能太大,不然就会很刺眼,得收着点。 据我所知,有人已经借疫情之名找银行撕逼了。
3、线上办卡更宽松,面签或创新 许多银行朋友都跟我吐槽,说自家的卡员好多都没到位。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特别是大城市,信用卡业务员大多数外地的,春节也都回家去了。 现在很多交通路线都停了,又严查外来人员,很多人都回不来,来了也要被隔离。 既然线下走不通,那就只能走线上,跟现在流行的远程办公一样。
之前很多银行对线上发卡,还是有保留的,通过率不高或额度扣得紧, 现在也只能跟随大流,网申的通过率会提高,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加大。 甚至不排除只允许网络申请的高端卡种,也放开线上申办。
另外大家都知道,网申信用卡是需要本人带身份证,去网点面签的。 若是疫情拖得久,那不排除监管部门有制度创新,允许客户网络视频开卡。
4、活动经费过剩,线上更吃香 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都会主打“美食牌”,餐饮商家有优惠。 比如招商的饭票、浦发的小浦惠花、交通的特惠美食、民生的惠买单等等,都在餐饮商户投入了大量活动经费。 另外还有电影,贺岁片集体撤档,好多电影院直接关门大吉了,这部分经费也黄了。 所以说,银行线下的活动经费,将有大幅盈余。
那这部分经费,应该会挪向主流的用卡渠道。 主流的用卡渠道,自然就是网购和外卖啦。 起码这段时间,很多人选择信用卡的标准,就是网购有没有立减,有没有积分。
那些线上支付没积分的银行,或许也迫于压力调整积分规则。 银行的资源将进一步向线上倾斜,线下POS机消费更加萎缩,传统收单业务的盈利模式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5、信用卡额度收紧,风控加强 信用卡的实质就是银行贷款,还是风险最高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连民间放贷者都知道,当大环境不好时,应该减少放贷, 更何况是专业化的商业银行。
目前社会上,信用卡过度授信是不争的事实。 而提出要刚性扣减、要规范信用卡授信的,是监管部门, 银行本身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 但去年开始逾期攀升,各家银行的政策相继收紧,降额冻结的消息不绝于耳。 按银行的基调,2020年原本就要收紧。 再加上疫情的冲击,今年的大银行是不大可能会放松额度了。 特别是那些高授信、高透支率的客户, 你若再大鱼大肉夜夜笙歌、假的一比,那还款的时候千万得小心。
还有几点想法,如信用卡分期费率会降低、银行客服更加智能化、境外返现力度会减少等,我就不展开讲了。
疫情把大家都搞得很紧张,各地都搞隔离封路。 这病在湖北以外的死亡率并不高,而恰恰外省的数据更为精准,也更有参考价值。 这病的传染性高,而致命性是不高的,但还是需要入院治疗。 但湖北的医疗资源严重透支,而其他省份都还充足,所以外省的治疗效果就好很多。 只求早点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把这病的死亡率降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那大家就不会害怕,我们的社会也将恢复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