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汇源果汁
一句"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国民饮料汇源,一度是令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一度让可口可乐出资180亿港币抛来橄榄枝全资收购,一度享誉大江南北。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ec4f3909814349a1a5e10852a153e213?from=pc而今天,却要挥手跟汇源说再见。15年的创业腾飞打造了民族品牌,而后卖身可口可乐不成,便一路揭开了汇源失意的10年:被新品牌围剿,多地水果基地受挫,投资失利,关联公司巨额交易不明,创始人辞任董事长...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c82aad0a52c74a0c9a23410fdc542569?from=pc
再见了,汇源再见了,曾经的国民果汁15年腾飞出生于1952年穷苦人家的朱新礼,自幼就有着不一般的商业思维。小时候上山抓药、爬树抓蝉,挣钱攒学费;成年后不甘种地做农民,便开始学驾驶跑运输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万元户。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57f500173af341c8bdcc636ba307bbee?from=pc
再到后来做村委会主任不断创立乡村企业,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再到后来则脱产学习,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年轻的朱新礼走着自己的时代之路,独一无二却又无法模仿。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8d4596d3cb42423b8abd0036874c2182?from=pc
1992年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年,历经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尝试摸索,市场意识逐渐为大家接受,藉由着摆脱贫困的农民开始走出田地,谋求温饱;而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则面临着先富的"暴发户"的冲击,则开始思考命运与未来。1992年创业的著名企业家有很多,诸如巨人的史玉柱、汇源果汁的朱新礼、华泰保险的王梓木、泰康人寿的陈东升等等等等。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b306c554940e43e98fe9c6f276ebf48d?from=pc
40岁不惑之年的朱新礼,跳出体制。朱新礼展现了超脱常人的生意头脑,,以承诺安置员工为由,近似空手套白狼一样,接盘了当地的罐头厂,并和香港一家企业以债务共担的形式将企业产权明晰下来。随后将企业更名为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看好浓缩果汁市场的朱新礼,自此带领汇源人开始了开挂一样的创业之路。先是以"补偿贸易"(从国外引进生产线,然后再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分期逐年支付设备费用)的形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和管理经验,震惊当地。后以德国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标准,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浓缩果汁,填补了市场空白,很快在果汁市场声名鹊起。最为传奇的,当属朱新礼背着山东煎饼参加德国食品展,一举拿下500万美金订单的故事。汇源在短时间将业务拓展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墙外开花的汇源在国际浓缩果汁市场迅速占领一席位置,而不甘国内市场空白的朱新礼打起了广告的主意。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1c2848c089824094845d54918ce0f099?from=pc
1996年,一意孤行的朱新礼带领汇源以7000万的价格,竞标拿下199年央视《新闻联播》黄金时段五秒标牌广告位。用一年的收入去投广告,中间的坎坷和曲折我们不得而知。但回报却是数十倍销量的递增,回报却是逐渐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回报却是朱新礼和汇源的十年腾飞。创业15年,55岁的朱新礼一手将最初濒临破产的罐头厂一举打造成为,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3551092205564344a23b31c92ab31a5e?from=pc
2007年汇源和朱新礼迎来高光时刻,汇源成功登陆港交所,募资规模高达24亿港元,成为2007年香港联交所最大规模的IPO。卖身可口可乐被驳从多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出身农民的企业家朱新礼一直对所谓的功成名就兴趣乏然。做过村支书的朱新礼,更高兴的是看着农民收入逐渐提高过上好生活的的样子。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e214f51592d54ef18e72ba030d4f14a0?from=pc
见惯了创业辛苦和资本争斗的朱新礼曾不止一次在媒体采访时抱怨,"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没有比这更辛苦的事了,16年来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车间和员工们一起度过。"内时候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年过半百的朱新礼渐渐在创业的路上业逐渐力不从心,从商场退役的想法与日俱增。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f168aba422b94d1eba88090a99bfb103?from=pc
而这时候,进入中国市场且没有打开局面的可口可乐抛来了橄榄枝。可口可乐开出179.2亿港元的高溢价全资收购汇源果汁,这是我国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案。朱新礼更是一门心思想着将汇源果汁卖身。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9ef338d84f01424cbf690c7f91944304?from=pc
朱新礼和汇源想的很清楚,本就不擅长渠道和营销的汇源更愿意将汇源果业出售给可口可乐,自己则专注汇源农业(种植、养殖、现代化农业)和汇源果业(加工苹果桃梨等各种果浆、浓缩汁产品),并借可口可乐的渠道打入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朱新礼不止一次对媒体说:"靠我自己做是很难的,10年,甚至一辈子我都打不进这170多个国家。"可现实怎么能事事如意。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288beffde2d415ea59743c315af3a15?from=pc
背负着"民族品牌"、"卖国"甚至垄断之眼的收购案,最终被商务部一纸通告驳回。收购案的失败让汇源元气大伤。为了收购案,汇源早做了很多布局。裁撤了原有的销售渠道,包括很多经销人员以及代理商,并大力投入建了众多果园基地。可不如意的结果,成了汇源发展史上的最大转折点,销售渠道的没落,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汇源由此转入衰落。10年失落失去被收购的汇源面对着一大烂摊子。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7522e3f6ecff4a5db85f8dbfd4b1b41b?from=pc
销售渠道要重组和经销团队重新招募组建,让汇源失去了经销资源;而陆续重金投资的果园基地也陆续被迫中止,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财报显示,2009年汇源亏损0.99亿元,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亏损。也拉开了汇源多达数十年的亏损之路。对比之下,国内诸多品牌涌入,农夫山泉、娃哈哈等饮用品不断涌入果饮,行业竞争加剧,电商更是迅速蔓延到各个行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