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大行的权益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温暖缩水。
过年期间,某些银行都没准备放过大家。
依旧不断缩水。
年后,更是变本加厉,前几天的一波缩水,终究还是引发了大家的不满。
销卡的声音此起彼伏。
尤其是贵宾厅权益缩水后,更是引发了销卡的热潮。
确实,一而再再而三的缩水,曾经的神卡,如今也被列入到了废”卡的行列。
尤其是过年前后,某发发布了多条关于信用卡权益调整的公告。
亚万里程由15:1变成了25:1,南航里程由15:1变成了18:1,国航/东航里程由10:1变成了15:1。
并且,兑换券的资格要求从每月3笔99元,变成了每月累计消费满1万元。
不仅里程兑换比例缩水了不少。
本来每月消费不到300元,就能拿到的兑换资格,这下成了消费满1万才行。
这可是翻了几十倍。
与办卡时权益的宣传相比,差别也太大了。
再加上前几天的
车主卡消费返现,从每月最高100元,减少成了50元。
小米联名卡智慧版,也是以坎半的形式缩水。
这难免让卡友们感到心塞。
纷纷表示,自己下卡的速度,都赶不上银行缩水的速度。 其实,不只是某发银行,很多大行也都在缩水。
华夏UP换券缩水、
建行资产提升缩水、银联老大哥也缩水.....
虽说银联部分权益,可能会在7月回归。
但最近回归的消息铺天盖地,但没有一家是真的回归的....
凯撒不得不怀疑,这些消息的真实性。
那么问题来了,各行为什么要大幅调整信用卡权益呢?
说白了,就是想降本增效,同时倒逼机构调整权益配置、营销模式,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之前,大部分银行都会用给力的权益来获得更多的客户。
虽然吸引了不少新户下卡玩卡,但客户的留存度并不高。
可能一些羊毛党在撸完毛之后,对卡的使用度就不高了。
无法给银行带来任何的收益。
长此以往,各行就会觉得这样的办法会一直处于亏空的状态。
再加上目前大环境不太好,收益难以处在稳定的状态。
所以,就做出了一些改变,要开始注重留存和收益。
于是就开始调高权益门槛,或者取消部分权益,从而形成了缩水的情况。
但话说回来,银行要控制成本,精细化运营,是站在银行自己的角度。
算是单方面的去调整信用卡的权益。
和卡友们办卡时的权益说明发生了冲突。
那么问题来了,这算是违规吗?算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吗?
据某律师和专家所说,银行单方面调整信用卡权益是属于违约行为。
因此,有卡友对某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了起诉。
在后来的公开宣判中,认定了某银行信用卡中心违约。
银行信用卡中心需要按照判决的兑换比例,给卡友完成了该有的兑换。
其实这种案件还有很多。
有法院在判决后,会向监管部门和银行发送司法建议书。
建议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业务规范性审查,合理行使合同条款解释权及修改权等。
其实,作为银行也要有本身的契约精神,面对客户合理的权益要积极地维护,公平的交易。
需要在盈利和客户满意度之间,获取一个平衡。
而不是单方面的通知、更改,损害客户的权益。
此外,也有律师表示,发现权益缩水,可进行反映、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前提是,你的权益是合理合法的。
在理解银行控制成本,精细化运营的基础上,可以合理的向银行提出需求,寻求合理的补偿。
前段时间,某发里程兑换规则调整之前,就有很多朋友去和客服协商交涉。
顺利的按之前的兑换比例,拿到了该有的里程。
一下挽回了几百万积分的损失。
当然,凯撒不是建议大家一味的去投诉、去撕吧!
而是,在你积分获取合理的前提下,是可以和各行客服去谈心的。
表明自己的诉求、期望就可以。
一般来说,银行为了维护客户,也会给一些补偿和让步的。
毕竟,和气生财!谁也不愿意弄个鱼死网破。
既然自己的权益是合理合法的,对方单方面更改是违规的。
那就心平气和的去谈谈心,至于自己的损失能挽回一些是一些。
但千万别硬撕,万一被拉黑,可没得玩了。
最后,别忘了添加凯撒进卡友群各地分群,群里不仅有各种玩卡攻略,还有最新活动通知。
其他地区的卡友群,凯撒会逐步开放,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