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改不了名 于 2023-7-16 04:49 编辑
人生第一张信用卡是美国银行(BOA,也有译作美洲银行)的Travel Rewards卡。上图是用了三年到期换卡时拍的照,左边是老卡,右边是当时换的新卡。
美国不像国内,大学生没法下信用卡,下了也是零额度还不如不下;美国的大学生也能下卡,但首卡破白户仍然是个难题。当时听说储蓄账户用一段时间之后申同银行的信用卡比较好下,于是用了一年多储蓄户之后申了这张旅行卡。美银除了旅行卡之外也有返现卡,但我选了这张,原因是这张可以免境外交易手续费,而返现卡不免,我担心会有在美国以外刷卡的需要。
申请渠道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感觉应该是走的网申。下卡额度700刀(美元),用一年左右会自动提一点点。我看了下记录,几次提额分别提到1k、1.5k、2k、3k,到3k刀就封顶了,美银愿意给在校学生的额度就到3k为止。这方面美银还是相对审慎,我办过的另一家Capital One就慷慨得多,下卡3k,提一次到7k,第二次就提到10k了,当然此后就再没涨过了。
美国人用信用卡的习惯跟国内还是有别,大部分美国人动辄就会只还最低,所以银行可以赚到不菲的年化20%-30%的利息。像Capital One额度给得那么慷慨,都是为了骗人(尤其是大学生)去超前消费,等到还不上的时候坐收利息。但我一直是量入为出,每期刷的金额都是我能还上的量。现在用国内的信用卡也是一样。所以Capital One的10k额度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把我的额度使用率(负债率)压得很低,这样信用分就一直往上涨,甚至破了800(最高850)。
尽管银行能赚大量利息,但他们信用卡业务的最大收入来源仍然是交易手续费。在美国刷卡的手续费貌似至少是1.5%左右起步,高的可以再翻一倍,所以也基本没有套现一说,唯一听说过与套现稍显类似的做法是大量去买超市里卖的亚马逊、iTunes等平台的礼品卡然后转手。但因为商家以标价卖礼品卡实际是亏钱的,所以买太多了貌似就会被商家黑名单。我没试过,只是听说。
在美国求学多年,我只办了三个行的三张卡:美银、花旗、Capital One。其中美银的这张是额度最低的,但我也没有嫌弃,尽管后几年就基本不怎么用它了。回国工作之后,在国内还是纯白户一个,首卡也是办了有储蓄卡交集的老农,老农给我面子,下了20k,虽然目前只提过一次。目前国内卡的汇总额度还没我以前那三张美国卡的汇总额度高;不过与在美国时不同,现在我不再是学生了,额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