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宠粉的烟火,前两天有小伙伴来跟烟火提建议说希望多一些小白向的内容,烟火含泪接受了这个建议。 其实从最开始的一些内容可以看的出来烟火也是这个打算。 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之前的好多选题暂时不敢碰了,开始转变了内容的方向。
不过 申卡顺序应该还是可以聊一下的,于是有了这篇走心级的干货文章。 了解烟火的读者都知道,就算是干货,烟火也能把它搞湿,看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请放心食用。 申卡顺序到底重不重要,其实也和玩卡的思路有关。 - 如果是有一定的追求的高端玩家,想通过玩卡建立起百万级别的授信规模以备不时之需,通过最少的成本拿下最多的权益、覆盖自己的日常需求,那么申卡顺序可以说是命门。
-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薅各种几块几毛的小羊毛、银行活动,甚至是为了各种新户礼而频繁申卡、销卡的纯粹羊毛党,不在乎自己征信密密麻麻一片、满手几千块菜卡,那么其实完全可以不用看这篇文章,盯着活动多福利好的卡申就行。
理解了这篇文章,至少会对常见的多头授信、刚性扣减等名词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起码能提升50%以上的申卡效率,下一个卡圈推土机就是你。 至少烟火目前的战绩,是算上销户行一共曾拥有过17家银行,没有一家是追而不得申而不下的(是指银行,不是指具体卡种,全部小白金以上,最低额度3W)。
银行分类众所周知,我国的银行众多,但对我们玩卡来说,只需要关注以下主流的银行,了解大致分类即可。
国有银行6家,但是大家常说的四大行特指工农中建。这类银行的一个特点是审批进件门槛高、额度相对保守、提额比较慢,但是风控相对宽松。 商业银行12家,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户居多,比如零售一哥 招行、今年发大力的 光大等等,每个银行的脾气也不尽相同。 城商行有很多,搞得好的甚至比部分商业银行规模还要大,其中的 上海银行凭借外滩钻、江苏银行凭借水钻、宁波银行凭借饭卡等等,也都有不错的热度。但这类银行的局限性是网点分布上远不如以上两种多, 申请时受地区限制比较严重。 外资行也有很多,开展个人信用卡业务并且为大家所知的其实也没几个。今年CITI要润了,结果拼命整烂摊子坑接盘侠,算是外资行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外资行在各个方面都已经算是日薄西山,不复当年之勇。 在玩卡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优先拿下国有银行较高额度卡,其次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地区福利是否丰富等,搭配其他银行。
多头授信对信用卡玩家来说,通常指大家所说的“行数”。 - 比如一个纯白户,行数就是0;
- 如果是一个新手,只拥有一张中信无限、一张浦发超白、一张民生黑夫长,行数就是3;
- 如果是一个老玩家,分别拥有农行、中行、建行三家的精粹白、黑神庙、0001、冬奥白、大山白、支付白、家庭挚爱等等合计100多张卡,但他的行数还是3。
行数 ≠ 卡数。 这个行数,在征信报告上的显示,就是“发卡机构数” 。
在银行的风控模型中,一个“发卡机构数”,就对应一个“头”。 所有关于多头授信的限制,银行看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地方的数字。 所以多头授信拒绝就很好理解了—— 既然你都有这么多备胎了,还来追我干什么?你给不了我想要的安全感,你走吧。 渣男,人家只是想成为你的唯一罢了。 常见的比较讨厌花心大萝卜的银行有: - 建设银行:5行以内;
- 农业银行:7行以内;
- 上海银行:9行以内。
其中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属于非硬性限制,就是说行数超过5、7之后,只是会影响风控模型其中一个指标,只不过这个指标的权重占比极大,所以一旦超过很难 下卡。 举个例子就是—— 一场考试,前50道题涉及你的年龄、收入、单位性质、职位、资产情况、婚育情况、授信总额、负债情况等等。 你各项都还算优秀,一共拿下了45分的高分,结果发现最后一道大题是—— 请选择你目前的持卡行数: 0~5行:得40分; 6~8行:得10分;
尴尬了不是,你一旦超过了5行,除非前面的50道题拿下满分,才有可能及格下卡,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实际情况中超过了建行、农行行数限制,但依然可以下卡的人数比例子中还是要多一些的。 但是上海银行的行数限制是硬性限制,就是说超过9行之后,直接系统拒绝。 举个相亲时的例子就是—— “对方多高呀?181?那多大岁数,哪里人,收入怎么样?” “对方多高呀?啥?179?那免谈!富二代也不行!!长成吴彦祖那样也不行!!!”
综上,对于多头授信比较敏感的银行,建议大家在限制范围内拿下。 不过有以下两个小提示需要注意一下: 1、未激活、未完全销户成功的卡,在征信上也算一个“头”; 2、部分银行早期的一些信贷产品,是以信用卡形式上征信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伙伴说自己明明只有5行卡,为什么被多头授信拒绝的原因。 建议遇到类似问题的小伙伴们都去线下,打印一份纸质版完整的征信报告检查一下。 烟火其实一直都有一个观点: 分析过自己的纸质版征信报告之后,才算是玩卡之路真正的开始。
刚性扣减刚性扣减,可能是最近申请 光大信用卡的小伙伴们最常看到的一个拒绝原因。 想理解刚性扣减,其实这张图就可以:
实不能,非不想也。 大体的计算公式为: 我行刚性扣减余额 = 我行计算出的该客户刚性扣减总额度 - 该客户在其他机构的已有授信总额度。
在某一家银行,一个人的刚性扣减额度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出来的。 假如计算出来你的刚性扣减额度是100W,但是因为你已经有一张50W的超白,一张50W的黑夫长,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00W。 那么根据计算公式,你在该银行的刚性扣减余额就为0。 那么除非该银行是没有节操的中行,会给你下一张0额度的信用卡以外,其他银行就会拒绝掉你的申请。 或者你申请的是有起步额度的卡种,比如大山白,需要计算后的刚性扣减余额大于8万才能通过,如果小于8万,就会山体滑坡。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申请高端卡会遭遇刚性扣减导致拒绝,但申请该行的金、普卡,或者接受降级审批,则会通过的原因。 但有一个奇葩的例外就是农行,它的计算公式为: 我行刚性扣减余额 = 我行计算出的该客户刚性扣减额度 - (该客户在其他机构的授信总额度 + 已在我行拥有的信用卡授信额度)。
也就是说:我疯起来连我自己都打。
这个的影响就在于,正常情况下比如你已经有一张5W额度的家庭挚爱,想要登山,在计算你刚性扣减余额时,是不把这5W算进去的; 但如果你是已经有一张5W额度的悠然白,想要申请精粹白,农行在计算你的刚性扣减余额时,还要把自家的这5W给减掉。 刚性扣减的负面影响如此之多,但其实刚性扣减也有一个正面的作用,就是对于很多高端卡来说,首卡额度达标,基本都可以秒批。 比如登山的一条小路就是首卡达到8W,二卡申请大山基本都能下卡。 同理还有浦发的AE,最近比较火的 交行钻,以及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外滩钻。 这几张都是10W的起批额度,但是如果你持有对应银行10W以上额度的首卡,想拿下这几张卡,则概率极大。 那么刚性扣减到底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这个属于行内一个比较核心的指标,几乎没有人能知道确切的计算公式,只有一些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 刚性扣减总额为该客户年收入的3倍。
也就是30W年薪,90W的刚性扣减总额。 作为摸过几个银行系统的家伙,这个计算公式烟火虽然不能说一眼丁真吧,至少是太过粗糙。 稍微动动脑子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刚性扣减的计算绝对不是几个简单的指标就得出来的。 那么遇到刚性扣减真的没有办法破解了吗? 有当然是有的,只是说来话长,而且各种奇技淫巧话题敏感,不敢发...... 总之思路就是让银行觉得你的身价用得到、还得起、配得上更高的刚性扣减额度就行。
多头授信和刚性扣减,其实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执行得越来越严格的。 就拿如今这两项都执行得特别到位的老农来说,在19年之前也是雷打不动的非常6+1,分分钟就10W毕业。 今年7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烟火也是做了解读。 《重磅!下卡更难、提额无望、再无终免...事关每一位持卡人的大消息》 只能说暂时来看,对于多头授信、刚性扣减的执行力度看不出来有放松的迹象。 玩卡,且玩且珍惜吧。
首卡选择这里的首卡,有两个意思: 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每家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 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 作为整个玩卡生涯的开局,为了能为以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只有两个重要的原则: 确保通过率、确保高额度。 确保通过率的意思是—— 如果你尚未持有任何一家银行的信用卡,第一次申请A行就遭到拒绝,那么下次再申请B行时,B行能从你的征信上看到的东西是: 这个人从来没有使用过信用卡,申请过A行的信用卡,并且没有通过。 呵呵,初恋没有追到手,就想着退而求其次来撩我?没门!我也不给通过。 实际上可能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首行首张信用卡没有通过,再去申请其他银行的话,征信上是很不好看的。 确保高额度这个就好理解了。 假如你第一张信用卡就是30W的额度,那么第二家就算你去裸申,它心里也会犯嘀咕: 这孩子该不会是第一家行的私行客户吧,不会是个低调的土豪吧? 不然没道理第一家银行给这么高额度吧? 那我给个三万五万的是不是有点儿拿不出手?是不是有可能失去一个潜力客户啊? 不行,我也得给高一点儿。
但如果第一张信用卡下了一张几千的菜卡...... 删号吧不然就。 因此,首卡要选择你每个月10W工资的代发行、你家500平大别野的房贷行、你的劳斯莱斯的 贷款行、你读清北博士后时候的助学贷款行...... 开个玩笑,但思路就是去银行“炫富”—— 不要网申,带上所有能证明你值得的材料,去银行找个负责的理财经理,全部提交上去。 今时不同往日,至少烟火比较熟悉的一些银行,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哪家对白户有额外的扣分项。 所以不必翻着老黄历参考,认为首卡就是要去下招行、下交行,因为别人说这两家银行白户好批。 白户确实是好批,但还真就不是非招交不可。 总之,申卡的第一次,可能比那个第一次还重要,要慎重。 每家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 根据上面的章节已经学到的知识,由于多头授信、刚性扣减的存在,导致下卡之后慢慢养额度的玩法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 因此在去申请一家新行时,尽量选择那些起批门槛有一定要求,下卡有保底额度的卡种。 答应我,不要再像曾经那样,在路边摊、公众号、广告上看到一张“新用户办理就送拉杆箱”的金卡普卡就往上冲了。 现在的打法,讲究一步到位、一击必杀。
总结了解了上面讲得内容,结合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致的一个申卡顺序的思路就可以得出了—— - 0~5行:追求卡均额度,不局限于银行,但至少有一家四大的高额度卡。其他银行会参考四大的额度,但反过来不会。
- 6~8行:最晚第6行拿下建行,最晚第8行拿下农行,不然后期就会很难。
- 10行以内:最晚第10行拿下上海银行,不然后续系统直接拒。
- 10行以上:其实一般人玩到10行,再加上每家行多几张卡,就已经必然会陷入到在玩卡上投入巨大精力的情况之中了。
今天这张卡有这个活动;明天那张卡有那个满减;今天是周X,要抢XXX;这个月X行有活动,消费达标返现,我算算还差多少;哎呀,这张卡上个月什么时候刷了一笔,逾期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又没打算来写公众号,那当你每天把时间都花在这些事情上面时,你的主业就会受到影响。 然而玩卡,终究资质硬才是真的硬。 就像一场饭局结束后,无论你之前使出了多大的努力,在饭局上试图表现自己、吸引女神的注意力、取得女神的欢心,都比不上那个一直一言不发的富B,按响马路边那辆大G后,对女神说得那一句: 你住哪里?
经济困难,生活不易,学会利用信用卡的省钱小妙招,提升生活品质。 关注我,能省、会薅、逼格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