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保监会在2021年12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通知》),《通知》里“现金分期最多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两年”这一条,甚至比“沉睡卡比率不得超过20%”杀伤力更大,因为影响的是信用卡实打实的收入。
转载内容:非原创,勿做其他商业用途。
作者 |周纯子 编辑丨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color=rgba(0, 0, 0, 0.63)]长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过20%;不得通过诱导过度使用分期增加客户息费负担;预借现金申请分期还款的额度不得超过5万元,期限不得超过2年……每一条都精准卡住了信用卡行业的“命门”。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这则由银保监会在2021年12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通知》),引发行业的强烈关注。据《棱镜》作者了解,多家银行迅速召集风控、合规等部门来逐条解读政策,并寻求应对策略。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在两年的过渡期内,准备先促活一轮,促不动的再销户一轮,同时设置动态监测预警。”某城商行信用卡部门副总经理方砚(化名)对作者说道。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事实上,这已经是去年内监管下发给信用卡行业的第二道重磅政策。早在2021年1月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改为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而此次的《通知》对于信用卡利率态度则更为明确: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促进信用卡息费水平合理下行。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在行业人士看来,2021年这些新政新规为信用卡市场创造了更加灵活开放的竞争环境,给中小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也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整体经营、发卡、授信、分期、收费及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外部合作行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行业已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过去5年间更是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累计发卡量由2016年的6.3亿张,增加到2020年的11.3亿张,市场几近饱和。另一方面,受P2P网贷风险出清和这两年疫情的影响,信用卡的行业风险快速攀升,行业开始告别大环境下的跑马圈地,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而《通知》的出台,无疑大大加速了这一转折的进程。
[color=rgba(0, 0, 0, 0.63)]
“沉睡”的信用卡
[color=rgba(0, 0, 0, 0.63)]去商场逛街,总会看到门口的显眼位置摆放着拉杆箱、电饭锅、毛绒玩具等礼品,一旁的小哥热情地招呼:办卡吗?于是,你抱着薅羊毛的心情,办了一张日常并不会使用的某行信用卡,只为了得到那个心仪的礼品。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因此在不少人的钱包里,都躺着一两张“沉睡”的信用卡。但随着监管的一纸文件,接下来“沉睡”信用卡要么苏醒,要么注销。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前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过20%。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如何定义长期睡眠卡?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解释道,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这类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银行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整改后仍超出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未来银保监会还将动态调降长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标准,不断督促行业将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银保监会官方表示。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方砚认为,受此政策影响,行业下一步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睡眠卡的唤醒和清理将成为常态,睡眠卡再激活将成为每个银行信用卡中心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二是新客户营销将更加精准,对于客户质量的要求会提到更高。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在信用卡的粗放发展模式下,部分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滥发卡、重复发卡现象突出,导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也是银保监会此次出台《通知》的背景之一。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1)》(下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累计发卡量为11.3亿张,其中6个月内有过使用记录的累计活卡量为7.4亿张。这也意味着,有近4亿张信用卡处于“睡眠”或者注销状态。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中国信用卡的产品数量有数千款,在华泰证券研究院看来,过多的卡种增加了选择成本和密码记忆成本,其中大部分卡种定位为细分的客群,发卡量较小。同时,由于信用卡的基础功能仍是开卡的主要目的,消费者在开立多个账户后可能会集中使用1-2张卡消费,其余卡均成为睡眠卡。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据作者此前了解,某些中小银行信用卡部门只要预期办卡能超过1000张,就愿意开发并上线一个新卡种。与大行前几年就开始布局数字化和精细化运营相比,一些区域性的城农商行面临的挑战更大,据行业人士透露,它们的沉睡卡比例甚至在50%以上。
[color=rgba(0, 0, 0, 0.63)] 行业论坛我爱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作者,过去几年部分银行为了追求用户,降低发卡门槛,发行了很多所谓的“菜卡”,即额度普遍在两三千元,下卡即终身,永远不会提额。在玩卡人士的眼里,这类卡非常鸡肋。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前述《蓝皮书》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信用卡的活卡率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由2018年73.2%的高点,降至2020年65.8%,为近7年来最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蓝皮书》的活卡率统计口径为6个月内使用的卡量,比起《通知》里“连续18个月以上无交易”的睡眠卡定义更为严苛。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被低估的人均持卡率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根据央行公开的数据,中国信用卡的人均持卡量从2016年0.31张,上升至2020年的0.56张,5年翻了近一倍。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作者提到,信用卡在银行零售业务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各家银行过去几年大力推进零售金融转型时,把信用卡发卡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导致中国人均持卡量迅速上升。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
[color=rgba(0, 0, 0, 0.63)]“但这样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有些在零售领域转型稍晚的银行面临比较大压力的时候,在推广信用卡时就会出现门槛较低、忽视风控的现象,导致居民手里的卡太多,造成资源的浪费。”曾刚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