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更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设立,银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将得到提升,对外面向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也将显著增强,但金融科技子公司不是解决一切数字化转型问题的万灵药,其建设发展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
总体来说,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出现理论上有利于克服银行现有架构限制,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试错。但商业银行转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新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脱胎于原有商业银行,但在“技术输血”银行的过程中仍受到现有条件制约。原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曾对中国电子银行网表示,“银行的机制、体制问题是需要克服的一关”(牛新庄:银行无意“反攻”互联网公司应共建生态体系)。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中,业务决策流程较多,需要层层审批,大大降低了效率,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若想帮助银行“提速”,仍需二者协同发力,缺一不可。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还需要顶住当下业绩与成本压力,找准定位着眼未来。科技研发本身是高投入行为,特别是前期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大量持续的投入,科技部门也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成本中心,比如招商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报告期内信息科技投入突破百亿达到119.12亿元,同比增长27.25%,占全年营业收入的4.45%,同比提高0.73个百分点。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前期也必然会面临着持续高投入、短期净亏损的业绩压力,比如最早成立的兴业数金曾曝出净利润亏损1.67亿元。从长远来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明确产品种类、产品定价、商务回款及激励考核等方面的经营细节,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