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为祁连山和合黎山所夹,形成了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长条形平原,因此被称为河西走廊。
在公元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为将军,领兵两次征伐匈奴,占领了河西地区,霍去病趁胜追击,直捣匈奴的大本营,使得匈奴元气大伤,不得不对汉朝称臣,从此便占据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为了加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管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掌管河西走廊,另立西域都护,全权管理西域食物,正式将西域纳入了我国的版图。
占据河西走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是因为河西走廊的存在,才使得中原能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中原王朝的强盛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政治军事方面
河西走廊历来都是中原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争夺的地区,因为河西走廊是保卫新疆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隔开了青海西宁、内蒙、新疆,东西走向,指向西方。
从这个角度来看,河西走廊对于中原汉族政权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
在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严重威胁到中原的政权稳定,汉武帝在便决定征伐匈奴,夺取河西走廊,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
在此之后的东汉与魏晋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占领着河西走廊,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
但是自南北朝一周的各个朝代,由于西部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强盛,中原与少数民族的斗争持续不断,而中原也不再有着绝对的军队优势,边疆不断受到来自少数民族的侵扰。
因此能够看出河西走廊无论对于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必争之地,谁占领了河西走廊谁就有着压倒性的胜利。
只有在军事上控制了河西走廊才能够国家强盛创造支撑,因此河西走廊对于国家的建设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掌握了河西走廊才有机会前方西域发展,打通与西部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才能够凭借强大的国力使得弱小国家臣服,建立范围广阔的朝贡体系,才能使得国家不再拘泥于平原地区。
而拥有第二条促进国家发展的道路,因此河西走廊在每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在位者眼里都是必须所占据的地区,占据了河西走廊才能有更好的政治发展的 空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国家的风范,是弱小国家臣服,接受其他国家的朝贡。
汉武帝在打通河西走廊,才有了后期各个王朝向西的疆域的拓展,每个朝代苦心经营河西走廊就是为了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从而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在流传至今的古诗中也能够看出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大部分边塞诗都是以河西走廊为对象,这体现了河西走廊在当时世人的眼中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是国家繁荣、兵力强盛的象征。
二、经济方面
河西走廊是中原与西域之间进行经济贸易的必经之路,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正因为河西走廊的打通,中原政权才能够进一步与西域交往,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陆上丝绸之路,便是这样形成的。
因为中国的西部大多都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南地区的高原地区,在古代交通工具有限的情况下,河西走廊是极少数交通条件优越 ,适于走动,进行贸易的地区,因此为了发展经济河西走廊是汉族政权的必争之地。
若没有了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就会受到少数民族的管辖,甚至于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贸易。只有将河西走廊控制与汉族自身政权之下,才能创造出更好的通商条件,进行正确的政治管理,创造一条规范的,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
这样看,丝绸之路是我国陆上对外经济贸易的生命线,那么河西走廊就是这条生命线的心脏,是丝绸之路的枢纽。
河西走廊是亚非欧三大洲贸易的节点,正是因为河西走廊的存在,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才能如此快速地传入中原,并且兴盛发展;正是因为河西走廊的存在,使得身在内陆的都城长安变成了一个国际大都市,市中有着来自各国的商人,进行各色贸易;
因为河西走廊的存在,使得中原文化能够与西域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在敦煌铸造了震惊世界,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莫高窟等一系列的石窟。
此外,河西走廊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因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大河的西部,两山所夹,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虽然同样属于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有着丰富的冰雪融水,适于农作物的生长,阳光照射充足,灌溉水源充足,产粮量巨大,因此被称为“西北粮仓”。
在古代交通不便,物资运输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河西走廊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的生产地区,当边疆发生战争时,河西走廊就是战区粮食的主要供应地区,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对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生存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拥有着河西走廊,才能够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才能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有更多的接触的机会,才能够实现民族的大一统
倘若没有了河西走廊,贸易之路将被切断,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无法预想的损害。因此能够得出,河西走廊是中原政权的命脉所系,也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系,因此河西走廊为历任统治者所重视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