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7月份上旬,印度铁路公司正式启动了,一个高速火车项目 vande bharat,该项目以招标的形式吸引投资者,按照印度原本的打算,最终参与这个项目的企业,将承接印度44辆高速火车的生产,总金额约16亿人民币,原本一切都顺风顺水,先后有6家企业进入决赛圈,其中就有一家来自我国的企业,中车集团,具体说是中车集团旗下子公司,在印度当地设立的合资公司,只不过在中车摩拳擦掌准备竞标的时候,印度却以技术问题,单方面停止中车的竞标资格。 ![]()
其实这并非是印度第一次以技术问题为由,禁止我国企业竞标,早在6月份,印度就同样以技术为由,将我国人体体温的感热摄像机的企业,排除竞标名单之外,印度的基建技术薄弱 众所周知,但仍然拒绝我国的帮忙,印度的底气从何来呢。
其实印度的底气,来源于对我国基建能力的恐惧,我国被国外媒体称为基建狂魔,基建能力自然不言而喻,经常高喊超越我国的印度,肯定也深有体会,既然我国基建技术好,印度为何还要惧怕我们呢,最多赚一点印度的辛苦钱,其他也没啥影响,但实际上,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火车的建设项目,说白了是工业领域的一分部,工业领域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资本增密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能创造更多的岗位,让更多的百姓赚到钱,所以工业化水平越低的国家,其实越害怕丧失自己,原本就所剩无几工业能力。 ![]()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埃塞尔比亚全国的服装制造业,一年的出口额大约在1.4亿美元左右,这点出口额放到我国,激不起什么水花,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而言,国家一年的预算才30亿美元,1.4亿美元,相当于占据了预算的4.6%,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的盈利,能够间接影响到埃塞俄比亚的经济繁荣,所以他们不敢让其他国家的服装制造业入场,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在你的老家有一个小卖部,这个小卖部养活了村里的供应商,还顺带雇佣了店员 搬运工,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村里很多人都靠这个吃饭,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大老板,说想在村里开个超市,人手 货物自己都有,只需要租个场地给他就好,作为村长你会答应吗,如果你身处利益之外,你对此可能毫无感受,但如果你的家人在这个超市上班,新超市开业,很可能意味着旧超市的倒闭,那到时候村里的供应商 超市的员工,都将面临失业,你还会同意租借场地吗,肯定是不会。 ![]()
印度如今面临的问题,和上面列举的两个例子类似,而且基建带动的就业,远比埃塞尔比亚的服装业达到多,最重要的是,服装厂可能是老板自己掏钱,但是基建是国家出力,如果印度经济形势好,GDP增速仍然保持世界第一,加上没有疫情的影响,那么基建还可以讲一讲性价比,看看谁更有能力 甚至加点钱都无所谓,但如今但印度GDP可能要倒退10%,经济或许要一朝回到解放前,在失业人群暴增的情况下,印度就指望能够动动基建,让失业人群有份工作。 ![]()
根据《爱尔兰时报》网站此前的报道,印度铁路公司计划招聘,12.7万名基础岗位职工,包括铁路修理工 信号员 搬运工和焊工,虽然这些岗位的工资都不高,月薪可能只有250欧元到300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只有1993到2391之间,但依旧吸引了2370万人报名,这其中还不乏研究生 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由此可见印度就业有多难,在原本岗位就不多的情况下,印度如果还把这种大项目承包出去,那印度百姓估计要炸开了锅。 ![]()
所以你会发现如今火车的竞标项目,只剩下两家印度企业,折腾了这么久,实际上只是走个过场,项目最终还是会回落到印度本土企业手中,这样既能让本国资本家赚到钱,又能暂缓就业带来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即使香孟加拉 尼日利亚,这种基建能力极度薄弱的人口大国,在寻求国外帮助的时候,也会在合同里写明,基础劳工还得请本国人,对于产能过剩的印度而言更是如此,而且基建代表的是一个政府对一个区域的,土地资源 人力资源整合的能力,每一次基建工作的开展,都会涉及到当地的土地 人口 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相当于政府对这片区域重新进行一次梳理,会增强政府对这片区域的了解程度,强化当地政府的管控能力。 ![]()
不过印度此时并非是笑容满面,相反愁得很,将基建交给自己国家的企业,是能够带来很多好处,很是坏处也不少,印度本国的基建速度,印度自己心里门清,一个人一台机器能干完的活,印度宁愿雇三个人 慢慢磨蹭,贪污腐败也是头疼的问题,将工程交给本国企业办理,速度慢不说,预算可能还会严重超支,这些都需要印度政府来承担,只不过两者的损失对比,后者的损失是印度可以承担的,如何选择 就不言而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