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皇帝位的盛大庆典刚结束,皇太极随即派遣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等,率八旗兵十万出征明朝。
阿济格等所率清军于六月二十七日分三路入独石口,经延庆人居庸关,攻陷昌平,总兵巢丕昌降清。接着由西山趋良乡,转至清河、沙河,陷宝坻,克定兴、房山。八月清军连下文安、永清,分兵攻涕县遂安、雄县,攻香河,转至涿州,克顺义,复至昌平,向东北至怀柔,克西和,复掠雄县而北。
阿济格遵照皇太极的战略布置,“如欲进攻,度可取则取,不可取则勿取”。清军于一个多月中,在京师周围,“遍蹂畿内,攻略城堡”,共克十二城,获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督师张凤翼和总督梁廷栋,只是尾随其后,不敢进击,摆个样子。九月一日,清军携带掠取的人畜财物出冷口,“俱艳妆乘骑,奏乐凯归”。他们还在木板上面写了“各官免送”四个字掷在道路上,讽刺明朝将宫。这次清军袭击京畿,目的主要是掠取人畜财物,并试探明军在京师附近的实力。
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8年)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率清军第四次进攻明朝。这年九月,清军分左右翼两军,一军由墙子岭入,一军由青山关人。清军“自入塞分四道:二趋沧、霸,一趋山东济南,一趋临清,一趋彰德、卫辉”。
当清军逼近北京城下时,明廷内部主和主战意见分歧。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力主和议。侍读学士黄道周和督师卢象昇坚决主战,认为和议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而遽谓款成之后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当朱由检向卢象昇询问方略时,象回答说:“陛下命臣督师,臣知有战面已。当时卢象昇虽名为督师,但事事受到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的牵制,属他指挥的只有宣府、大同、山西兵二万,后来又被兵部尚书陈新甲分去一半。
经过几次战斗,最后卢象昇只领有疲卒五千。十二月十一日,卢象昇率师至巨鹿(河北邢台市偏东北)贾庄,部队没有粮饷,又无援兵,早晨象昇走出营帐,面对将士,北向拜曰:“吾与尔辈并受国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全营将士皆痛哭失声。象昇拔寨至蒿水桥,遇清兵,鏖战到第二天早晨,清军数万骑兵把象昇的明军围了三重。“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身中四矢三刃”,壮烈牺牲,全军“炮尽矢穷”,“一军尽覆”卢象昇所率明军被消灭后,太监高起潜所统重兵不战而溃。清军便深入河北南部,陷宝坻、蓟州、霸州,直至景州。杨嗣昌命山东巡抚移师德州防御济南空虚。清军绕过德州,从临清渡河,奔袭济南。
崇祯十二年(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济南这个中原的一大都会被清军攻占。布政使张秉文,副使邓谦济、周之训和知府苟好善都被杀。德王朱由枢被活捉,押到盛京。济南城被焚毁一空。接着,清军转攻山东其他州县,直至兖州,距徐州只有百余里,远近震骇,居民纷纷南渡。二月,清军由山东转至天津,三月,经丰润到冷口,从青山口出塞,返回辽东这次清军进入关内达六月之久,蹂躏京畿、河北、山东,“转掠二千里,下州县七十余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