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誉为后世步兵部队起源的兵祖——魏武卒在历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作为战国前中期所向披靡的一支部队,魏武卒由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所创的精锐部队。在其后的三十年中,吴起率领的这支部队从强秦手中攻下秦关函谷关,又相继占领了秦国黄河西岸五百多里土地,将强秦压缩到渭水西处一片狭长地带,威震当时的其余六大诸侯国。魏武卒的最鼎盛威的时期莫过于发生在公元前389年,秦国发兵50万讨伐魏国最终被吴起以5万魏武卒以少胜多的阴晋之战。
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
盛极必衰,一度在战国前中期鲜有敌手的魏武卒最终也没能逃脱得了迅速衰败的命运。
首先,作为一支由吴起一手创立的部队,魏武卒从上到下都深受吴起个人命运的影响。人无完人,吴起在拥有出色军事才能的同时也有贪慕权势、好色傲慢的恶习。吴起在与有着“孟尝君”之称的田文产生矛盾后失去了魏国贵族的支持仓皇逃亡楚国,而到了楚国后又曾多次得罪楚国贵族,在楚悼王死后失去保护伞的吴起最终被射杀。主帅吴起的叛逃无疑是给于魏武卒这支部队一重大打击。
其次,魏武卒选拔标准极高,兵源很难维持大规模以及做后续补充。考核者要能身披三层重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与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一天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方能入选。入选魏武卒后还要进行更严格的军事素质与技能的训练,往往是在实战中得到淬炼。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强大如斯的魏武卒即便是在最鼎盛的时期,也只能维持五万人的编制。
最后,建造魏武卒本身成本过高也是魏武卒最终难逃衰败的一重要原因。魏武卒的选拔与训练都有着严苛的标准,而一旦成功成为一名魏武卒那就意味着不仅可以免除全家所有的赋税徭役,还会被奖励丰厚的土地与房产,在获得军功后甚至可以换取爵位,一举从奴隶变身成为奴隶主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魏武卒享有的后勤保障极精良的装备更是在几乎所有诸侯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些无疑都是需要有一个强大富有的国家支撑。而到了魏国后期,内部政治黑暗腐朽贵族势力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外部又因树敌过多在关键性战役中(桂陵、马陵之战)惨败,长此以往魏国的整体国力衰败成为必然,纵横战国的魏武卒也就难现昔日荣光,最终衰败退出历史舞台。
而且,在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最强兵种相信绝大多数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骑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战国时期魏武卒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也是因为其他诸侯国大都把建设骑兵作为主要的建军方向。其中就包括了战车部队,这是因为当时骑兵单个兵种作战的各方条件还不充分,只能配合着战车及步兵部队进行协同作战。
当然,能够压制强秦数十年不敢东进一步,魏武卒的实力绝对是在当时首屈一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