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笔者在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H股代码:03618.HK;A股代码:601077.SH)了解到:近年来,该行勇担市属金融国企社会责任,主动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效应”,坚持向“三农”地区注入源源“金融活水”,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注入“强动能”,有力助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众所周知,抵押物少、用款期限短一直是困扰贫困户的难题,对此,重庆农商行加大对扶贫贷款的研发力度。在产品创新上:创新推出“江渝扶贫贷”,有效支持贫困区县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推出“扶贫收购贷”“政府增信贷”,有力支持贫困地区涉农产业发展;创新推出“贫困扶助贷”,有效支持贫困户生产经营、增收脱贫。此外,该行还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近3年累计发放美丽乡村住房贷款支持贫困农户近2200户、金额近2亿元。在特色扶贫上:结合贫困区县“一县一品”和特色产业实际,先后在丰都县推出“丰都肉牛贷”、在石柱县推出“石柱辣椒贷”、在城口县推出“大巴山森林人家贷”,有效满足了贫困区县特色扶贫信贷需求。
重庆农商行支持南川区美丽乡村建设,图为扶贫搬迁户易地搬迁的集居住及经营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住房一角。
除了加大对扶贫贷款的研发力度之外,为切实提高全行员工强化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该行还建立健全了内部激励机制,对发放的乡村振兴项目中农户、农业产业化贷款利息收入按一定比例直接调增分支行专项激励费用;对贫困地区发放扶贫贷款按户奖励一线客户经理,将扶贫贷款利息收入的30%、40%分别调增贫困区县、深度贫困乡镇分支机构经济利润,有效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此外,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优惠,对涉及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中的涉农小微企业执行优惠利率政策,实施基础利率浮动点差低于其他小微企业;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扶贫主体实行经营性贷款续贷和减免疫情防控期间贷款逾期利息等,切实降低了贫困地区各类客户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共“纾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各类扶贫主体2.4万户、涉及贷款343.7亿元。
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人才配备非常关键。据介绍,近年来,该行坚持把积极作为、本领过硬的骨干员工派往贫困区县锤炼,并凭经营业绩和脱贫攻坚实绩正向调动,充分发挥人才撬动扶贫效应,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此外,该行坚持在全市8000多个乡村推行“亮牌工程”,亮出“普惠基地、金融服务、客户经理”牌子,构筑公开透明的服务监督机制,有力提升当地金融服务便捷度,有力推动了当地 “三农”经济发展。
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697.3亿元,约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30%;贫困区县贷款余额1327.7亿元,比年初增长203.2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8亿元,约占全市该类贷款总额的40%。“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在巩固前期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地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 ‘主力军’作用,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创新,持续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倾力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长效脱贫,以实干实绩倾情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