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宋时期的京都汴梁,富裕的经济催生了各类美食、小吃的诞生。甚至炎热的三伏天,在繁华的汴梁市集,还能吃到商贩们卖的各类冰镇食物,例如甜蜜的“冰糖冰雪冰元子”、酸爽的“冰镇酸梅汤”等。一口下去,能让人把燥热的暑意一扫而光。
而到了南宋时,在都城临安,还能喝到“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这样稀奇的冰镇饮料。
关于南宋百姓吃冰食来消暑,诗人杨万里还曾写过这么一首诗:“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说的是:在京都临安六月的中午,集市上的人们汗如雨下,卖冰食小贩的吆喝声隔着小河传来,行人们还未吃到,心情就已经十分舒展了。
而宋朝的古人们,夏天能吃到各类的冰食来消暑,主要是得益于唐朝发明的硝石制冰法。当时唐朝的一些能工巧匠,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的硝石。并且他们发现了当硝石溶于水时,能够吸收大量热量的特性。于是他们利用这一特性,开始巧妙地制冰。从而使得贵族皇室们,不用在冬天藏冰了,随时能制出冰,并且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甚至唐朝的奸臣杨国忠,还闲着没事干地玩起了冰雕,来谄媚朝中权贵。
但在唐朝,因为制冰技术的未普及,以及冰价的高昂,以至于在民间,吃冰饮还是很难的。直到经济更加繁盛的宋朝,民间才开始大量制冰,并且有了如此繁多的冰品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