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股指全天宽幅震荡,成交量大幅萎缩,个股涨跌互半,午后跌停数量增多,近20只个股跌停。盘面上,热点主要围绕在有色、农业、疫苗等防御性板块,军工补跌,免税概念退潮。 下午,券商东吴证券一度冲涨停,但市场不买账。个股上,航天晨光、王府井等高位股补跌。 整体看,市场短线情绪较差,继续等待市场企稳。 收盘,沪指涨0.26%,报收3205点;创业板指涨0.15%,报收2631点。合计成交9272亿元,结束连续17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 北向资金净卖出15.14亿,为连续3日净卖出;其中沪股通净卖出38.16亿,深股通净买入23.02亿。 证监会再释利好 消息面上,证监会优化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 证监会表示,在现行公募基金常规产品分类注册机制基础上,自2020年8月1日起进一步优化常规债券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提升注册效率。 具体来看,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债券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30天缩短至20天;未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债券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75天缩短至45天。 这大大提升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效率。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公募基金是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投资管理优势,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健运行,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这其实,也是对市场长期以来相关呼吁的回应。 A股,充足的“弹药” 今年不过刚过半,权益新基金发行规模已迈进“万亿”大关。 Wind数据,从权益基金看,目前已成立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数量分别为144只和330只,募集规模分别为2040.9亿元和7799.97亿。再加上,上周四周五部分已结束募集尚未公告的基金,这个数字俨然已经超过万亿。 回顾历史,这是第二次权益类新基金破万的情况,上一次出现是在2015年牛市,当时整体募集量级至少在1.4万亿以上。 也就是说,这波行情如果持续下去,今年权益类基金大概率会超过2015年记录。 大量基金受到资金青睐,这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按照70%的股票仓位计算,今年权益基金至少将给股市带来7000亿的新“弹药”。 10万块的赚钱机会 本周,11只新股启动打新。这里面不乏亿华通,敏芯股份等热公司,但最令人瞩目还是新冠疫苗股“康希诺”。 这段时间,生物医药领域高景气度让相关新股都获得了巨额回报。此前的甘李药业、康华生物都是单签盈利超过20万元“大肉签”。 根据发行安排,康希诺将在7月31日发行上市。 一旦成功上市,康希诺将成为首家“A+H”疫苗概念股。此前的2019年3月,这家医药企业以首家内地无营收创新疫苗企业的身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上市之初,股价不温不火。 但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其股价开始连续上涨,短短数月时间翻了数倍。近日,虽有回调,但较发行价涨了数倍,最新211.8港元。 参考港股的价格,叠加科创板首日表现,涨100%基本是确定的事。如果康希诺A股首日涨幅达到100%,则又是一只收益超10万的肉签。 任何冲击,都是入场机会 这个话中信讲的,笔者是认同的。中信认为,美股将面临多重因素诱发的二次下跌风险,并将影响全球市场,港股的波动同样也会影响的A股。 但是,尽管外部风险因素不少,向上有扰动。但在政策基本面和流动性方面,向下也是没空间。 政策基调大概是不会贸然改变,基本面复苏,流动性紧平衡,但中长期市场是不缺资金的。也就是说,从7月中下旬开始,A股处于平衡状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