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不是沉迷了,2013年投资失败亏了200万。
只能逼着自己一步步缓过来。非主流的一句话不是说吗?: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不抱怨不放弃。直至今天带给我的伤害还在。
所以在也不相信实业了,只相信自己,相信资产的力量,时间的韧性。
2011年年底在银行上班,上到2014年年底,上了三年。2015年开始经商。
2013年9月第一次接触信用卡,交通银行卡1.9万。后来2年后就风控了,不能用了。所以现在很痛很交行。
然后玩中行下卡就6万,邮政10万,建行用资金做到了10万,2018年换了大山白到了16万,当时下卡可激动了。
2013年5月下卡浦发信用卡1.7万,一路到6万,2017年10月网申AE白,也下卡了。也激动。每次困难的时候都会来论坛找突破口,AE白10万,半年时间到20万。
中途2016年还办了兴业银行,下卡5万,现在还是11万。
2017年年底申请了江西银行白金卡,直接10万,当时可以用20万积分换年费2000元。现在要100万积分换2000元,好难。
2018年玩了中信50500,民生、广发各2万。
这个层次我知道我的总授信应该快到了极限了。
光大是妙拒,其他的也搞不动了。
网贷基本是2018年跟着跑起来了。
微粒贷135000,网商126740(还在涨)
江西银行快贷120400,新网118888.88
有钱花当时看了下授信1万,就没激活。
很多人都说信用卡只是银行给的,迟早也要还。这话没毛病,就好比每个人都要回归大自然一样,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每一天过好,每个阶段过完整。
信用卡就是双刃剑,有总比没有的好。
趁着信用卡额度都会收回的原则,我给自己定好了目标,三年一周期一定要购置资产。
2017年最难,拼命买资产。省会两套,还拉着60岁的老母亲来做担保,自己假离婚。
一套写亲戚名下。
其实这7年变化很大,也给自己总结了很多经验。
所选的行业一定要现金流稳定,赊账什么的真的别做,这是第一要素。
信用卡要玩的早,然后玩信誉贷款,最后玩抵押贷款或者小微企业的贷款(有营业执照的即可)
第三就是银行了,银行就好比房屋中介。
(介于现金流和资产的中介)和主流银行的一定要熟悉。可以帮助很大。
以前不够强大的时候是我们选银行,求爷爷告奶奶,现在强大了就是我们选银行了,银行终于还是为我们服务的。财务成本要降低到极限。毕竟省钱比赚钱容易多了,盘子大的时候成本很重要。100万,月息1分(私人),一月10000。建行100万,月息3厘5,一月3500。
一个月没什么区别,一年二年,区别越来越大。征信要好好保护,算好时间差。
最后一点,钱真的不值钱,只有转换为资产才有用。能升值能抵抗通胀。懂的人自然知道。
其实还想说些什么,不知从何说起。
毕竟2020年太难了,疫情、洪灾等。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