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位干金融中介的学员反馈,今日统计局问他公司是做什么的?把它吓出一身冷汗,都不敢说是干金融的,只好说还没定下来。
其实这小子,干金融中介干得不错,学员群里发言非常积极。
怎么积极?
总是晒它每天做了多少个客户,每一单赚了多少钱,就是喜欢嘚瑟。
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怎么看群里每天更新出来的干货内容,有时候已经更新出来了,总是懒得去看,更懒得去找,问了重复的问题都不知道。
有时候,他也喜欢抱怨,抱怨什么?
抱怨自己在小地方,客户难找,总是很羡慕那些大城市的人,每天客户接待到手软。
想要给一个客户操作,总是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能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虽然钱赚得不少,但是天天这么折腾,累得够呛。
其实,干金融中介这行,赚钱是来得挺快,但是总害怕客户投诉。
客户为什么会投诉?
因为收取的服务费太高,客户不愿意买账,一旦客户不买单,就会涉及催款,催款力度大点,客户就不乐意,直接投诉或者报警。
所以,干这行吃这一碗饭的,真的不能贪,适当就行,高得离谱,客户心理就会不平衡。
所以,干得时间长的老手,就会十分谨慎,就像前面说的,统计局来咨询公司是做什么的,可以不用直接回答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实在太敏感。
那应该怎么说?
你可以说是教育培训,文化传媒,或者按照你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当中的其中一项去说是可以的。
统计局进行调查,只是为了统计而已,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换个说法去说,只是为了安全起见。
不仅仅是统计局会进行调查,还有可能派出所的也会进行调查,因为涉及到一些用户的投诉,必须要例行公事。
所以,这一行,有时候必须要小心翼翼,有些人一路走来就好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样。
每天都会担心这个那个问题,甚至有时候也真的很难避免,即使进去了,也要搞点关系走走后门才能处理好。
出来以后,干起来就会更加谨慎一点,就如我师傅所说,今天这个行业,有些钱他是真的不想去赚了,不是因为不爱钱,而是每天干起来总觉得不安心,总是提心吊胆。
有很多金融行业的大佬,干着干着就转型升级了,升阶可以做的东西很多,只要你敢于去发挥,还是有你赚不完的钱,而且心里也舒坦。
这只是针对我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行业怎么好与不好,只要懂得如何进退,如何把握好尺度就行。
提到工作,不得不提我广州的那位朋友,他又抱怨说,又失业了,又面临找工作,因为是干临时的,长期的基本很少招人。
要是真的找不到,只能去摆地摊,起码还能赚个生活费,否则,每天就会发心慌。
一场疫情导致很多工厂和小企业无法经营下去,被迫关门,一切一切的根源还是现金流断了。
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外销,因为根本就出不去,单靠内销是无法维持生存的。
不仅仅是一线城市受到严重影响,包括一些三线四线城市的小镇同样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前几天我在街上一间小店吃卷粉,听到店里的老板娘抱怨,今年的生意真难做,去年难做,今年更加难上加难,不知如何是好?
难道经济危机要来了吗?
其实,不仅我们老百姓着急,作为国家的领导人更加着急,相比国外,我们中国还是非常幸运的。
处在这种环境之下,无论你是干金融的,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这一系列的连续反应必然会影响到银行业的信用卡和
贷款逾期,昨晚我发布了一篇关于催收的文章。
论坛上就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我的观点就是欠钱不还觉得挺有道理,把欠钱不还,又不给人家催收,说得多么的清新脱俗。
其实,我并非清新脱俗,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顺,人生总会有坎坷的时候,资金紧张,生意失败,何曾没遇到过?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理所应当。谁都想维护好自己的信誉,但是,有时候真的很无奈,只能有多少还多少。
站在银行的层面看,催收是一点也没错,因为这是出于风险的考虑,控制风险并降低风险的一种手段,当然符合逻辑。
但是,对于暴力的催收我是存在非常大的偏见,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
对客户进行威胁、恐吓、骚扰被催收方的家人或者朋友,轰炸通讯录,这是违规违法行为,这是不可取的。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
因为不正当催收而导致被银监会处罚并罚款的案例早有发生,所以,希望引起更多银行的重视,并从中做出极大的改善。
我们作为客户,当然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信用,量力而行,按时还款,有多大的头就带多大的帽子。
还是那句话,无论疫情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努力坚强,好好工作,努力赚钱。
加油,明天将会更加美好,风雨过后,必有彩虹,烈火之后,烧不死的都是凤凰。
祝您,晚安。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钟董江湖与你一起终身学习信用卡金融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