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紧急联系人的事情,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裸条的那个短信。—— Kutaa
作为一个 招行信用卡客户,刷姐几天前收到了来自小昭的短信,不禁一脸懵。
招行怎么知道 ***是我的联系人?再一想,这个***,不就是我在银行的紧急联系人吗?
预留的紧急联系人信息,还能这样用?我不由得有点慌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个例,同事大白也收到了同样的短信。这里的***联系人也是同事预留的银行紧急联系人。
招行也是蛮拼的,甚至直接精准定位到个人好友。将用户信息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
但是,将紧急联系人的隐私信息作为营销内容推送, 这种做法是否合规合法?
我们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保护用户隐私
一般在 申卡表格中都会填写一份 紧急联系人信息。这是为了防止办理信用卡者失联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如果有人欠信用卡未还且失联,就需要通过紧急联系人找到办卡者,来及时追讨欠款。
联系人不同于担保人,办卡人失信欠债,联系人不用承担连带责任,只是一个备用的辅助信息。 只要持卡人状况未正常,未出现逾期不还款或是联系不上等情况,银行方面不能也不应该打紧急联系人的主意。
商业银行在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时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的有关规定,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尊重紧急联系人知情权
即使银行信息来源合规合法,但不意味着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可以被使用。
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银行可以在授权后查询持卡人的信息,却没有权利使用不知情人士的信息。
利用紧急联系人信息做营销的行为不仅破坏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不知情的紧急联系人完全有权利举报甚至诉诸法律。
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本可以做得更好
用户需要的不仅是更多的优惠活动,更需要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和最基本的尊重。希望小昭在日后能更注重用户的隐私边界,给用户多点安全感。
刷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