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时代的造化
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过得还不错的人,生活的主要矛盾是从优秀到卓越的矛盾。就是工作、收入一切都还好,但想要突出、冒尖却又很难。
比如说考大学吧,考上了,而且还是211或者985,但是要上清华北大却很难,离得还很远。欲望到了,实力却未曾允许。
如果你在这个阶段,你可以观察一下,是否自己大部分的纠结,都可以归到这一档。怎么办?
应对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按节奏好好过。能够优秀,就应该给自己鼓励,而不是盯着山尖尖焦灼。就譬如说创业吧,你不要老是看到大公司的创始人的光芒,而忽略了中小企业却大多都活不过5年。而且创业不仅需要勇气,还要运气呀。再者如果人人都可以去创业的话,那么大多数人的灵魂怎么可能安放在996里?
第二,认识到每一步往卓越突破,都有个体的自我革命。个性改变,作息改变,体魄改变、信念改变、方法改变……各种出离舒适区的改变,还要辅以放弃、时间的积累和运气的等待。对自己可以要求,也要接受现状。基本盘稳了,再一点点往前挪,这就是心态的保证。
前段时间珠江雪狼就陷在魔怔里:头铁似地往前撞!不到百万授信不停止,现在有点想通了!
把我的额度扔到玩卡圈里,已然是985或者211的水平了。
又何必苦于求百万额度授信呢!
现在想来,以前为了突破百万而劳神废思的,真觉得有点可笑了!
早些年,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婚姻的专家做出过很多非常好玩有趣的婚姻现象探究。早在20年前就有相关的研究,方法都很有趣,主要是得出的结论过于政治不正确。后续跟踪的比如对比高学历女性已婚和未婚的财产比,高学历男性相对高学历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待遇也特别残酷,所以现实中我们很少会放在官方媒体上给大家讲。
这里有个词之前常提,叫“非自愿独身”,现在媒体上不能用了。这里面最经典的就是研究大城市的本外地婚姻。
拿珠江雪狼所在的广州举例,90年代开始一方为外地,一方本地的婚姻占比就从5%暴涨到20%。压倒性多数都是外地女嫁给广州本地男。
本地男女比例起初是1:1,广州本地男大规模的娶外地女孩子,广州本地女孩子却不愿意嫁给外地男,那么自然就会出现广州本地女性的“非自愿独身”。因为她们没有合适的对象。
然后研究人员就去找原因,为什么广州本地的女孩子不愿意嫁给外地男呢?
仔细分析一下,嫁给广州本地男性的外地女性,普遍是拥有高学历。而同样的高学历男性却不受本地女孩子的欢迎。结论都知道,但是女性很聪明,没有直白地说出原因。
就是这些男孩子没钱,所以不受欢迎,谈婚论嫁,男孩子是要真金白银拿出来的。想在广州立足的高学历外来男性,不会排斥娶广州本地的女孩子。但是他要是拿不出钱,人家就是看不上。
那么进入2010年以后,那些没结婚没生育的本地女孩子相比她们同年龄、同学历的女性会不会更有钱呢?尤其是里面的高学历者,是不是相对会更有钱呢?
她们收入差不多,但是资产差很多,尤其是差在房产上。这不是她们不努力,而是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增长抹去了她们的“努力”。
简单来说过去就是那些早点结婚,早点买房的人在大城市日子过得更好。结婚了,当初被逼借三姑六姨的钱去买房的人,如今获得了更多的资产。
一切都是时代的造化!
在时代的巨轮面前,有许多机遇,也有很多产物。
譬如我们玩卡的,在2013年以前,只要你敢刷,按时还款,信用卡的额度就会很高!之前碰到过两个资质平平,信用卡额度却很高的人,问他们怎么做到的。都是工作之便刷卡走流水额度就上去了的。
再细问,一个是在保险公司上班,客户买车险把保费转账给他,他帮客户刷卡;另一个是水疗馆的前台,客户现金结账,他刷信用卡。
他们这是撞上了时代,撞上了机遇。
再说产物,现在大家手中的pos机就是时代的产物。
谁也不知道时代会喜欢这个宠物喜欢多久。
说的有理,卡得额度够用就好。 学习一下 破百也就那么回事,又不会刷出来那么多,百万和千万授信也没啥区别 韭菲特 发表于 2022-01-27 19:50
破百也就那么回事,又不会刷出来那么多,百万和千万授信也没啥区别
有道理,应急可以用下 分享的很不错 狼哥也是高学历分子,能码这么多字。 怎么办 应对方法也很简单:第一 认识到自己的优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