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 监管释放什么信号?
继4月12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提出5大整改要求后,6月3日,重庆银保监局网站发布消息称,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在法定筹建期内,符合条件获批开业。
蚂蚁消金全貌近现
公司名称。公司中文名称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ongqing Ant Consumer Finance Co.,Ltd.”。
注册资本与股权架构。注册资本达80亿元人民币,在股权结构上,蚂蚁消金背后由7大股东持股构成(图1)。
图1 蚂蚁消金七大股东
制图| 卢秉辉
董事层人员。蚂蚁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将担任蚂蚁消金董事长,前“借呗”负责人陈怀晟任蚂蚁消金总经理。“花呗”事业群总经理及消费金融事业群总经理邵文澜任蚂蚁消金董事。
业务方向。 蚂蚁消金旗下业务主要包含九个方向。
图2 蚂蚁消金九大业务
制图| 卢秉辉
蚂蚁消金成立后“花呗”“借呗”何去何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切实防范风险。要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其中要求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详见《)
蚂蚁消金的成立开业亦是整合“花呗”“借呗”重要措施。银保监会非银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蚂蚁消金开业后,将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自蚂蚁消金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过渡期内,蚂蚁集团也将按照监管要求妥善做好小贷公司存续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处理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金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
蚂蚁ABS套上监管“紧箍咒”
根据5月25日上交所公司披露,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布的80亿元“花呗”ABS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布的100亿元“借呗”ABS项目状态均显示为“终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蚂蚁ABS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发行规模也节节升高。源源不断的B端资金供给促使“花呗”“借呗”在C端市场进一步加快“下沉”速度,规模破万亿元大关,这种游走在监管空白区域的“轻资产”信贷模式引发更深层次的合规隐患。
表面看,利用蚂蚁ABS扩大“花呗”“借呗”,相当于超杠杆信贷活动,业内人士甚至称其为“无限杠杆”,其背后的风险也随着杠杆率的提升而扩大。在去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监管明确要求“第十二条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此外,4月12日的联合约谈中,监管提出要“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深层看,以ABS也让“花呗”“借呗”自身的兑付风险被转移至包含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姑且不论两者在信贷业务上的竞争关系,银行等机构购买其作为理财配置时,即便持有的是优先级部分也的确承担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是因为作为ABS发行实体的蚂蚁集团不仅部分业务游走监管空白,且自身不具备应对用户大面积信贷逾期、违约的能力,倘若用户违约情况加剧,则必然会引起风险的扩大与传导,甚至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早在四年前,《金卡生活》杂志执行出版人王孔平就曾在 中提出,“购买企业ABS,银行比窦娥还冤。银行在初一砍柴卖,阿里却在十五买柴烧,似乎笑到了最后,这也是商业银行在进行的一场压力测试”。
图3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开展典型同质化业务比较
制图| 吴申城
蚂蚁ABS道阻且难之下,要维持、承接小贷业务必然需要另辟他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指出,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维持在80亿元,低于预期。即便按12倍杠杆算,最多承接小贷业务不过1000亿元。预计后续将加快补充资本。
综上所述,随着蚂蚁消金的尘埃落定,互联网模式下的新金融业态亦将回到金融监管的统一水平,相信通过加强金融合规监管、反垄断监管,能够消除影响泛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障碍,金融服务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 《金卡生活》杂志
意思是不让阿里系或者支付宝系 马云系 自己独资 必须有三方四方无数方融资 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