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是怎么来的,如果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在看历史剧之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剧情,虽然周边尽是敌军的虎贲之士,环顾皆为森森的刀枪剑戟,却依然有人能够面不色改地站在敌军主帅帐内,跟对方一帮披甲持锐的将士们侃侃而谈,互喷互怼。这人倒不是心大、胆儿肥,而是人家的职业比较特殊——使者。?在古代,即便对方主帅再痛恨眼前之人,大多人却不愿下令砍了对方。因为在军中一直流传着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这就等于是给交战中的使者,戴上了一块金灿灿的免死金牌。?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给力的潜规则呢?历史里面,有没有不守规矩的伙计打破这个规则,不讲武德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看看,古时候,不怕死的使者是怎么练成的??
01?
不斩来使的原因?
人类的历史发展,伴随着无尽的战争和纠纷,而史官对于战争的记载,往往是不遗余力。?
在历史记载当中,“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最初的版本,发生在楚、齐、宋这三个国家之间,当年,这三个国家搅入了一场斩杀来使的恶性事件当中。?
公元前596年,楚庄王(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那位)派使者申舟出使齐国,当时楚国正处于上升期,加上春秋时期的大国都喜欢讲究个霸气。
因此楚庄王在使者临行前交待,你去齐国的时候,不要向宋国借道。?
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
领导的这个交待,直接让申舟崩溃了,老大,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咱们跟宋国本来就不对付,去齐国还必须经过宋国,你让我悄无声息地溜过去,不打招呼 ,那人家发现了的话,不砍了我呀!?
楚庄王倒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拍了拍胸脯,然后告诉申舟,你放心去,没事,真出事儿了,我带一票小弟,给你报仇,这不就成了。?
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
申舟当年,绝对是怀着必死之心去的,在将儿子申犀托孤给楚庄王之后,申舟就踏上了去齐国的不归路。?
跟他之前预想的一样,到了宋国地界之后,果然就出事了。?
我的地盘我做主,宋国这边得知了申舟等人到来的消息,觉得楚国出使他国,这没什么,但路过自家门口进来不打招呼,这是对自己极大的羞辱。?
你不给我面子,我就砍了你。就这样,在宋国大夫华元的极力鼓动之下,宋昭公派人灭了这支使团。?
被打脸了的楚庄王得到申舟挂了的消息之后,愤怒至极,申舟是使者,杀申舟就等于对楚国宣战,于是,楚庄王立即发兵讨伐宋国。?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左传·宣公十四年》?
宋国被楚国围困了九个月,不久就扛不住了,于是便派人出城去向晋国求救,晋国呢也不敢得罪楚国,便派出了一位使者——解扬,去给宋国加油打气。?
解扬在途经郑国之时,被抓到送到了楚庄王跟前,楚庄王告诉他,告诉宋国,晋国不会发兵,赶紧投降吧。?
解扬答应了之后,却在城下忽悠宋国,同志们,再坚持下,晋国救兵马上就来了!?
虽然楚庄王痛恨解扬不守信用,但最后还是放了这位使者回晋国去了,而打了针晋国鸡血的宋国,在激情退却之后,也不得不服软。?
宋国派遣华元作为使臣前去楚军大营,这用意就很明显了,就是这个家伙让我杀你家使者的,我如今给你送过来,要杀要剐,你看着办吧。
一般正常情况下都不会斩,毕竟只是个传话的,就好像你不会揍快递员一样,特殊情况除外。破釜沉舟的话斩就斩了,摆明撕破脸的态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