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出现的群体性养老忧虑将具有深远影响
对于未来养老的忧虑正在国内各个年龄群体中扩散、发展。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尽管在逐年扩大,但在持续多年的收支缺口之下,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稳定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据测算,国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支付月数已经从 2012年的18个月,降低到了2017年的13.8个月,2019年进一步降至13.4个月。按照现行制度构架,预计到 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有评论因此指出,到 2035 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与之对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调查就显示,2018年有七成中国居民对未来的养老经济来源表示担忧,其中担忧程度比较高的集中在 30-59 岁,而60岁以上人群的担忧程度相对低⼀点。这表明大家对于未来的养老经济保障或者是经济来源,担忧的程度确实要比现在更高⼀些。而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心养老问题,许多调查数据都能支撑这一论断。如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曾开展的随机调查,就发现在各个年龄段中,90后是最关注养老问题的群体。专家表示,很多家庭的焦虑实际上来自当前手里的资金正在缩水,而年轻人对养老问题更加关注或表示担忧,说明全社会都有了养老观念,都在为将来的养老问题做准备。对于这样群体性的心理变化,其对于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乃至国内经济的趋势性发展都将会有关键性影响。养老机构的可持续时间是个问题,也许交完钱,公司两三年倒闭跑路怎么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