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逐渐成为资金的流入地
近期市场热点主线非常清晰,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链、顺周期、金融等反复轮动使得沪深300指数稳步走强。反观部分半导体、人工智能、区块链甚至消费电子等多数公司股价出现较大波动,后者大多数都出自创业板,所以才形成了近阶段强沪深300,弱创业板的现象,但为何会这样呢?全球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有预期中的收缩,美国大选如不出意外已经确定由民主党的拜登当选,1977年后只要是民主党在位必然会加息,他们对加税政策的制定也是颇有经验。同时国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五月后就开始了一轮上涨,历史上该指标会相对指数有所滞后,每当出现趋势性上涨和下跌之后的几个月,A股指数也会随之出现跟随波动,15年底因为政策导致指数阶段性闪崩除外。不仅如此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经回到19年初的水平,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显示贷款利率回升了6BP,利率上行拐点趋势明确,也能很好解释在货币不松不紧的状态下,为何金融板块能异军突起,特别是其中的银行。一切的信号都指向一个结果,流动性预期会有适度紧缩。那么剩下的钱会投向何处?是高估值科技还是低估值蓝筹?以史为鉴这种阶段只有低估值才能胜出,特别是金融、公用事业、部分当时因为政策扶持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如:汽车、化工、钢铁等等。当下似乎也是如此!这些公司几乎都是上证50和沪深300的成份股,这两个指数在近期异常坚挺也就顺理成章了。反观创业板已被配置型资金主动减少了仓位,毕竟“钱”是有限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只有低估值才是王道。投资者如果顺着这个逻辑也就会明白为何我在几周前的ETF策略文章中,特别列出了如:银行、煤炭、有色、建材、高股息、红利等ETF。因为当时资金向低估值转移的迹象已经较为明显了,金融、顺周期、高分红高股息等概念必然会成为下一阶段市场的宠儿,同时投资者也可以继续关注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分支行业,毕竟这些才是未来。指数上继续关注沪深300和上证50震荡中出现的投资机会,市场长期慢牛格局不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