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助贷业务?
助贷业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助贷业务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方向。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优厚的政策支持、强大的资金支持、较为完善的传统金融中介基础设施,但其劣势在于难以实现客群快速覆盖、长尾人群的识别和触达、有效降低贷款成本等。
助贷业务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金融科技帮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解决贷款业务链条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破解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从供给端主动作为进而实现贷款的快速匹配和精准投放。
第二,助贷业务有助于我国普惠金融的落地发展。从降本增效角度看,助贷业务缩短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或“半线上”放贷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时间损耗,提高了服务效率,显著降低了时间成本、服务成本、资金周转速度的机会成本等,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银行对借款人进行前期贷款资质识别的步骤和成本。
从增强可得性和提升覆盖面角度看,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助贷机构凭借其自身优势收集处理丰富的场景和数据,解决传统银行中介网点覆盖面不全以及缺乏优质信贷资源的劣势,也有助于发掘符合要求的更广泛客群,助力金融普惠。
第三,助贷业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在金融科技助推小微生态发展的过程中,利率问题和商业可持续问题尤为重要。贷款利率水平受基准利率、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和助贷机构的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用风险溢价和运营成本两个要素,基于更加准确的风险敞口和偏好,使得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能不用还是不用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