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关你我钱袋的存款利率迎来大改革。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影响几何?
下面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
在过去,银行存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倍数”来实施,而“倍数”则根据银行类型的不同而调整。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其存款基准利率为1.5%,大行倍数上限为1.5倍,则大行最高可提供1.5%×1.5=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
当然,中小银行可提供的“倍数”更高,借助更高的存款利率形成的利率差,便可以提高揽储力度。
但同时,这种利率调控手段存在明显杠杆效应。中国人民银行指出,由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执行利率也明显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结构。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其他银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出现了存款市场由坏银行定价的问题,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为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无序竞争等问题,便产生了存款利率改革,银行揽储提供的利率则依照“基准利率+基点”的标准实施。同样,不同类型银行对应的基点(BP)也不同(图1)。
图1 银行存款产品对应基点
以上述大行的例子来看,利率改革后,大行提供的最高存款利率=1.5%+50BP,即2%,比先前降低了0.25%。
据中信建投的测算,假设存款只有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在此次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更改后,绝大多数银行的存款成本将下降,平均降幅在0.57个BP,其中四大行成本平均下降0.35个BP,其他机构成本平均下降0.60个BP。
从整个银行业来看,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贷款报价利率LPR改革之后,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引导了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我国金融体系尾部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为维护金融稳定,有必要的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体系一般性存款增长压力较大,一般性存款和同业负债之间跷跷板效应突出,银行体系稳存增存压力加大,客观上有可能推高总负债成本。”
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存款利率改革并不会在市场内产生较大的变化影响。“在合理的范畴之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是由存款供需所导致的,其利率水平并非单纯定到上限,此外,如果银行理性的话,银行的存款利率与非存款负债渠道的成本的比价关系也会约束存款利率过度脱离市场化轨道。”国元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
存款利率改革有利改善净息差收窄局面
在银行存款利率向贷款定价方式靠拢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同日公布了今年第六次LPR报价。其中,1年期、5年期以上LPR连续14个月不变,分别为3.85%、4.65%。
对于LPR连续14个月连平,业务不少人士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归于商业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以“宇宙行”工商银行为例,其净息差从2019年的2.12%下降到2020年的1.97%。在所有银行中,尤以中小行压力巨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触及历史低位。来自今年部分按揭贷款定价利率有小幅下调、信贷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加速净息差收窄。
存款利率改革后,中长期限定存利率上限下调,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新政目标在于通过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来保持贷款利率低位稳定,对息差的改善作用有限。”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
当然,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也能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来源: 《金卡生活》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