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意外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直播带货”火了起来。
直播带货是众多平台的新玩法,也布满消费者难逃的坑,“直播带货”这种新消费现象,究竟急需解决什么问题?相关法律和监管,该怎么去完善?
作为一种创新的消费方式,“直播带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也成为了新的经济业态增长点。直播间里,从口红到衣服,从空调到汽车,几乎无一不播。在去年的“618”和“双11”之后,中消协发布的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都指出了直播带货的问题,如平台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缺失等。而来自相关机构的预测显示,今年我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那么,新的一年,“直播带货”新业态还能否继续火下去呢?
网上购物套路消费者,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没有把关,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和边界不清晰,直播带货亟须规范步入法治轨道,“直播带货”乱象,到底怎么治?
在平台上进行直播销售行为是一种经营行为,那就必须由经营者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平台只要是为商家提供了信息的撮合,包括交易的场地,以及发布信息的服务,尤其是提供了入驻功能的平台,在中间是存在有利益分成的,就必须要承担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传统的电商平台。当然有的可能是脱离平台开了一个私人账号,在直播过程中兜售一些产品,因为是私人账号,平台很难发现这种私下交易,所以这种情况下,平台主要承担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那责任就会弱,除非是这种情况,其他都应该承担责任。
对于直播带货来说,应当说它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业态,也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线下售货的一些不足,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对于直播带货的方式来说,监管相对是具有滞后性的,接下来应当做的是把直播带货的监管及时地弥补上去,这样的话,才能够把这种新的消费形式、消费模式给巩固下来,并且让它能够很好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