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见不鲜,前有獐子岛(维权)扇贝“连年跑路”,后有康美药业虚增300亿元存款、广州浪奇(维权)上亿存货“蒸发”。然而,监管层对涉及财务造假的公司的处罚,无外乎下发监管警示函、相关责任人禁入市场等。处罚标准较低,无异于罚酒三杯。 并且,A股上市难、退市更难一直饱受市场诟病。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从市值、财务造假、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对退市标准进行了改革,同时调整和优化了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等,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 然而,退市新规关于市值、财务造假等红线的制定亦备受争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太低,财务造假原则上不退市太过温柔。因此,退市新规究竟是更严了,还是让违规造假者更有机可乘? 市值退市标准偏低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健全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机制、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以来,沪深交易所退市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大改革,建立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12年改革至今,沪市主板已有数十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并摘牌。2019年以来,深市强制退市公司数量达到18家。 然而,由于上市公司退市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较多,退市程序耗时长,退市难、退市慢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且部分退市标准已难以适应新证券法要求。因此,沪深交易所本次退市新规的出炉,的确有利于完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具体来看,退市新规取消了原来单一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孟庆斌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通过组合财务指标,能够识别出一家公司到底是好公司还是壳公司。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000家,然而退市公司数量不足100家,壳公司很值钱,导致市场上出现“炒壳”行为。“以前一些长期没有利润甚至没有业务的公司,通过变卖资产、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保壳,现在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等组合财务指标,能够加速壳公司退市,整治‘炒壳’行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废除单一的盈利指标退市标准,极好地适应了注册制改革与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让那些过去靠卖资产、卖房产、卖设备过日子的壳公司,将无法再赖在股市,“没有主业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僵尸企业将会成为这一新退市标准的首选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