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口,曾名貔子窝,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 因当地盛产一种俗称貔子的动物而得名。貔子窝建城于唐代神龙元年(705年),城名红水城(红嘴堡),已有1300多年历史。而皮口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是辽南的一个重要靠泊点,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称得上是大连最早港口。据《大连市志·港口志》记载,皮口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陆岛交通港,也是普兰店市唯一的海上窗口和通道,与长山列岛仅有八海里,是长海县距大陆的最近点。
早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皮口港便被正式开辟为商埠,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据《奉天通志》记载:“貔子窝往时为帆船第一码头,沿海一带及山东、朝鲜之商贾咸来互市,颇称繁盛。”当时皮口港交易的主要为大宗商品,包括北方的粮豆、皮革、山货和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时有“北有没沟营(营口、牛庄),南有貔子窝”之说,形象地反映当年这两处港口及其城区集市的繁盛,江浙闽南方诸省的船只也多有出入。
新中国解放期间,皮口港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1945年,新金县政府在皮口组织90余艘民船往返于山东烟台、龙口等地,接运八路军山东部队和地方部队万余人。部队从皮口港登陆后分赴东北各地参加解放战争和建设。1948年,为支援解放战争,新金县政府组织370艘民船航行于安东、大孤山、青堆子和大连之间,运送粮食、军需物资、工业原料及日用杂货等,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起到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皮口港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的皮口港,已经成为辽宁省重要的地方性港口之一,为普兰店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皮口港已开通海上航线30余条,与20多个城市和地区有业务往来,有13条客运航线通往长海县,23艘客船与诸岛通航,到长海县最快仅需20分钟。近年来,皮口港年货物吞吐量达80万吨,年客运吞吐量约70万人次,是辽南地区集商贸、旅游、海上运输等为一体的小型综合港。今天的皮口港不仅是大连市对外联络的重要窗口,也被誉为辽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海上黄金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