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新规最后一字不改落实的话,对这个行业可能有很大的打击,基本上很多小型公司就‘混’不下去了。”华中一家网络小贷公司董事长陈伟说。
陈伟口中的新规指的是,11月2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征求意见稿》中备受关注的这条规定“横亘”在网络小贷公司面前。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小贷新规落地后,很多公司会面临清退或者局限于当地,网络小贷的牌照价值也会缩水;极少数需要跨区经营,但是要面临严格监管,需建立资本约束机制。
“生存空间”
“网络小贷公司按照过去的规定也是注册资本金10亿元开展全国业务,也有不少一线城市公司(非巨头网络小贷)注册资本达到20个亿;但是现在要求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都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这对于我们这些中型规模的网络小贷公司来说压力太大了,你不知道后续的业务能不能做到那么大,50亿一次性投进去,那如果我只放了10亿、20个亿怎么办?我要考虑投入进去能不能有产出啊。”陈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道。
在陈伟看来,很多企业设立网络小贷公司,也是希望把自己的产业链铺到全国,如果局限于省内其实意义并不大。但据陈伟跟他的同行沟通,也有一部分小贷公司表示会自动适应监管的要求,但如果监管的要求太严苛的话,他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据记者查询,目前显示注册资本金超过50亿元的网络小贷公司仅有5家,分别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南宁市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9.9亿元。
有华南小贷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些条款令他们感到困惑,例如“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个收入问题其实很难衡量。据他介绍,一个人的年均收入除了工资收入,可能还包括例如股票投资收入等,定义太模糊,而且像一般的网络小贷很多是没有办法像银行那样直接对接税务系统的,一个自然人最近三年交了多少个人所得税无所得知,也无法推断其年均收入,从而也就不知道能给这个人贷多少款了。
而对于“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条非常受关注的规定,多名中型网络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联合贷款的规定对他们约束不大,他们并没有意图把杠杆放那么高,事实上“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4倍”的5倍杠杆融资,很多小贷公司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它们从银行融不到资,发行ABS对底层资产要求也非常严格。
“联合贷款”条款的“震慑力”
“联合贷款”条款真正产生“震慑力”的对象或是巨头金融科技公司。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达2.15万亿元,1.73万亿为消费贷款,在这2万亿元的贷款中,自有资金放贷占比较小,这1.73万亿消费贷款,是通过旗下全资控股的两家小贷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蚂蚁集团旗下有两家全资小贷公司,除了蚂蚁小贷外,还有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是支付宝的贷款产品“借呗”的运营主体。
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由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的余额大部分来自公司的银行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台促成的17320亿元消费信贷余额,其中98%的信贷余额均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进行贷款发放,或已经完成证券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