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梳理新闻的时候发现,有两件事情对A股短期的影响偏大一些,基本上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先来说说券商股,昨天文章发完就有人开始留言,光大证券都跌停了,券商股有利空,我还对市场那么乐观,其实开始的时候我没反应过来,因为的确没有看到券商股的利空是哪些,光大证券的跌停我认为就是市场变弱以后成交量出现快速下跌,券商股的上涨逻辑遭到了质疑,才出现的股价波动。 不过收盘以后我才看到消息说有几家券商被接管,比如国盛证券、时代证券等,出现这个消息不排除一些人提前得知了消息,开始卖出筹码,对券商板块的走势产生影响,我还纳闷怪不得为啥券商股昨天出奇的跌那么多,现在几家券商不接管的消息确实有点负面。 可是你想想这几家券商为什么被接管呢?具体原因我不想阐述,我觉得这对现在上市的券商不仅仅不是利空,反而会构成对龙头券商的利好,未来券商行业一定会出现资源的核心化局面,边缘化的券商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并且被收购或者兼并,这是一个趋势。 这就是我一直在传导一个理念,看一家公司在看到股价表现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有时行业地位数一数二,股价涨的慢点也无所谓,关键是安全啊,想必通过接管的几家券商或许我们能够思考到什么的。 结论是,我想这件事现在已经公布,对券商股的传闻性利空暂时就告一段落了,下周券商股应该企稳为主。
二、在前天沪指单日最大跌幅达到150点的时候,当时说了一个很明确的观点,150点的大跌达到了降温的目的,未来只要监管的口风出现转变,指数就又要开始新一轮上涨了,注册制才刚刚开始,不可能把指数一棒子打死的。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一定要重视信号意义,此前是降温的信号,在3400点的时候,现在跌到了3200点或者之下了,那么就要关注是不是“升温”的信号,结果昨天这一点终于来了。 具体表现在一个是监管发文鼓励券商基金并购重组,支持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措施,这是对券商的利好吧,券商和基金本来就应该融合,两者之间要是能够重组的话,对做大做强的意义非常之大,你想啊券商的研发实力在那放着,而基金公司的运作能力,两者结合起来是不是就形成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呢。 另一个消息是各大媒体都已经报道了中国人寿等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高到了35%,最高可以达到45%,这个原来的比例是30%,但是也有人说这个消息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一直在12%左右,不过你从预期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利好,你想啊保险资金的规模大约有20万亿,如果提升5%的话,那对市场来说意味着活钱多了一万个亿,这可不是小数目。 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你就能很清楚的感受到此前的降温行动结束了,有人说这有点坑,刚刚打击完配资就来了这个事,其实这样做是对的,配资一直就像毒瘤一样来去无影,关键你没有办法控制并且监管,主要一点是增加了市场的成本和风险,打击场外配资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保险资金毕竟能够有效掌控节奏,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投资,就跟公募基金一样,只有这样我们的市场才能长期稳健健康发展。 总结一下,这就是我说的信号意义,有时候的底部和顶部技术上的研判只是刻舟求剑,说明不了什么,只有监管给出的态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
所以说,下周市场应该企稳为主
|